滇西振兴梦,青春当建功,翻院青年在行动
心系使命,勇于担当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同立德树人大课堂深度融合的要求部署,响应团中央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持续开展高质量青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号召,国际翻译学院团委志愿服务工作部秉持新时代新使命,勇担助力乡村振兴青年生力军的角色,聚焦乡村基础教育、乡村生态建设、乡村经济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实践活动。活动以“翻越人海,爱译远航”为主题,为助力学校定点帮扶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红塘村工作贡献青年外语学子的一份力量。
调查研究,明晰方向
为增进对红塘村的了解,志工部部分成员于2021年3月4日与我校派驻红塘村第一书记蓝澍德开展了一次面对面交流,进行了第一次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同学们对学校定点帮扶红塘村工作和红塘村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研中,一些导向性问题逐步清晰。例如,在基础教育方面,红塘村大摆田完全小学面临着教育资源稀缺,师资分配不均衡,素质教育难以推行等难题,对大学生驻村支教有着强烈期待和需求。在产业发展方面,红塘村面临着本地农产品推广经验不足,品牌建设力量薄弱的瓶颈问题,亟需创新农特产品经营策略。
立足红塘村的现状与需求,志工部的同学们对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定位,明确了工作规划的方向。针对红塘村发展的不同领域,志工部逐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方案。
捐物赠暖,齐献爱心
了解到当地学生文具图书短缺等问题后,志工部随即面向珠海校区的全体学生以及国际翻译学院的全体教师发起物资捐赠活动,老师同学们积极响应,慷慨无私地捐赠出崭新衣物、精美图书和文具用品,为云南省凤庆县红塘村大摆田完全小学的孩子们送去春天的温暖。
募捐活动从3月6日开始,国际翻译学院团委组织“妇女节公益换花”活动,面向珠海校区全体同学收集爱心衣物、文具换取鲜花;3月26日又面向学院老师组织募捐活动。期间,志工部的志愿者们严格遵守卫生防疫要求,对捐赠物资进行仔细整理、挑选、分类、包装,截至4月16日,共募集分装爱心衣物4箱,图书文具2箱。



4月18日物资通过快递打包寄出。


4月21日募捐物资如期送达红塘村,在大摆田完全小学负责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所有物资如数分发给完小在读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又可爱的笑脸,志工部的同学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收到爱心物资后,大摆田完全小学负责人杨卫林老师给志工部发来了感谢短信。信中说:谢谢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团委志工部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对我们大摆田完小的关心和支持!你们为孩子募捐的物资已经分发到小朋友手中,同学们非常喜欢!孩子们知道了这批衣物、图书和文具的由来,知道了在著名的中山大学里,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时刻关心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努力学习,期盼着将来能到中山大学来学习!
志愿者感想
作为一名平凡的大学生,我们或许没有很大的能力去助力乡村振兴、为红塘村和大摆田完小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能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滴水也能汇成爱的海洋,托起一份新的希望。从这次的捐物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心,也在包装衣物、搬运物资的时候收获了为他人奉献的满满喜悦感。通过募捐活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红塘村的情况,未来我们也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来为爱添翼,尽我们更大的力量去助力乡村教育、乡村振兴。
教育帮扶,志愿在途
物质扶持雪中送炭,智力帮扶久久为功。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发挥高校优势,凝聚青春智慧,实现“输血”向“造血”成功转型,是乡村振兴阶段教育帮扶的新要求,也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在前期调研交流的过程中,志工部同学们了解到红塘村完全小学的外语教育困境,又联想到当今乡村教育面临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于是逐渐萌生了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互网络开展线上远程外语支教的想法。
在驻村第一书记蓝澍德老师的帮助下,志工部与红塘村大摆田完全小学负责人杨卫林老师、鹿鸣村小学负责人段立珠老师取得联系,并在3月26日和4月2日分别进行了线上采访活动。在采访过程中,杨老师和段老师详细介绍了当地乡村小学以及乡村儿童基础教育的情况,为志工部的同学们提供了详实的一手信息,并对远程外语支教项目表示出认可和期望。



乡村谋振兴,教育开新局。通过调研思考,志工部的同学们对“乡村教育”的概念和对凤庆当地乡村基础教育具体状况的认知渐渐清晰起来,坚定了要把远程外语指教项目落实办好的决心,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青年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所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扶智”之举任重道远,可持续发展久久为功,“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责任与担当谱写青春之歌,青春的本色,乡村的未来!
集思广益,创意助农
红塘村地处云南凤庆北端,属典型的高原山区地形。红塘村盛产滇黄精、金丝皇菊、新鲜核桃等农作物,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优良的农产品无法走出大山,让大家熟知。2020年底,志工部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这个问题后,便组织策划了线上征集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旨在面向学校全体学生,集思广益,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设计智慧。
本次由志工部组织的“三下乡”红塘村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吸引了中山大学不同校区不同院系的53支队伍参与,同学们的作品结合了红塘村的农产品特色、文化底蕴和扶贫精神,很好地满足了红塘村对农产品包装设计的需求,使得“农产品滞留在山中”这个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用青年智慧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公益募捐活动,我们传递爱心;农产品包装设计,我们创意无穷;乡村支教活动,我们“翻越人海,爱译远航”。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以先挥洒汗水。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师生们的身影行走在云南红塘村的田野上,用智慧与汗水浇灌更多渴望知识梦想远方的心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翻院志愿者们将责任扛肩上,担当放心头,期待用赤诚热血和暖暖爱意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