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碧血黄花清明 缅怀先烈奋进:法学院研究生团总支开展清明扫墓——红色之旅活动

碧血黄花清明

缅怀先烈奋进

图片

清明追思

 

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法学院研究生团总支在清明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开展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缅怀先烈活动,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同时,追忆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正能量,激励同学们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活动流程

图片

(在广州银河烈士陵园广场前)

 

纷纷雨后,烈士陵园肃穆安宁。

 

法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来到广州银河烈士陵园。同学们庄严肃穆,从陵园广场起步,拾级而上,前往祭扫烈士墓。

 

缅怀先烈

图片图片

(在“文总”六烈士墓前哀思、献花)

 

青松翠柏挺拔,烈士山上肃穆。

 

同学们在“文总”六烈士墓前整齐列队,神情肃穆,向革命烈士行默哀礼,向革命先烈三鞠躬,致以最深切的追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向烈士墓敬献鲜花,瞻仰烈士墓碑,深切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追思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追求真理的崇高革命精神。

 

“文总”六烈士简介

 

“文总”,即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左翼文化组织,成立于1933年4月。“文总”六烈士——共产主义战士:谭国标、温盛刚、凌伯骥、赖寅仿、郑挺秀、何仁棠,是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的领导者和骨干,卅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国难当头于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巢的同时,在大城市实行白色恐怖,中共广州地方组织迭遭破坏。在此严峻的形势下,他们毅然奋起,团结进步群众,组织团体,办刊物等,用多种形式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救国主张,为扩大共产党的影响,打破国民党的围剿,推动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而英勇战斗,于1934年1月底,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他们经受了种种的残酷折磨,视死如归对共产主矢志不移,同年8月1日被集体杀害于黄花岗畔,临行前,他们呼喊革命口号,高唱国际歌,为人民的利益而壮烈牺牲。解放后50年代,广州市人民政府将“文总”六烈士的遗骸迁葬于银河公墓的烈士山上。

 

“文总”六烈士墓碑刻有“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牺牲六烈士墓”;下面另有6块小石碑,分两行排列,分别刻着6位烈士的名字。长眠此处的正是被反动军阀政府所杀害的温盛刚、谭国标、凌伯骥、赖寅仿、郑挺秀、何仁棠。其中凌伯骥、赖寅仿、郑挺秀、何仁棠为中大学生,谭国标曾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只有26岁,最小的年仅19岁。

——资料来源于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及《中共广州中山大学基层组织历史综述》

 

缅怀先烈

图片

(在辛亥革命烈士墓前哀思、缅怀)

 

春意正浓,云开雾散。

 

同学们步行至辛亥革命烈士墓前,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行默哀礼;向革命先烈三鞠躬,致以最深切的追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向烈士墓敬献鲜花,追思英烈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崇高革命精神。

 

参观纪念馆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最后,所有人员来到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志愿者讲解员的讲解中,重温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纪念馆展厅内,时而驻足、时而冥思,法学院学子深深缅怀为祖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先烈。

 

同学们在庄重肃穆的仪式中接受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用行动表明了奋勇向前的勇气和为祖国繁荣昌盛奋斗终生的决心:必将继承遗志,刻苦勤奋,诚信友善,励精图治,梦圆中华。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图片

(在烈士纪念馆前留影)

 

法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组织的此次祭扫广州银河烈士陵墓,营造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活动使同学们更加明白,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中山大学团委+

+文案:中山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团总支+

+排版:何惠+

+初审:谢博远、康遍霞+

+审核:马明辉+

+审核发布: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