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青年志 中大人】关于开展 中山大学第二届青年研究大赛的通知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各校区团工委、各二级单位团委(团总支)、各学生团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山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立身之本,凝练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方法,我们有义务不断培养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广大学生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当中。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大学子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校团委青年研究中心决定开展2016-2017学年度第二届中山大学青年研究大赛。

 

一、活动主题 

中国梦 青年志 中大人

 

二、活动形式

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田野调查、亲临实践等方式开展调研,充分分析材料,撰写15000字左右的社会调查报告。

报告要有突出的研究性和学术性,发现有抄袭行为的取消评选资格,引文参考文献等需按照《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规范标注清楚。

 

三、选题范围

题目由参赛团队从下列选题范围中选定:

(一)网络时代与青年个体

这一部分选题聚焦于微观个体研究,研究重点为网络对于青年人的影响和青年个体教育与发展的状况。大学生作为中国网络使用主力群体,受到了其多方影响,选题从信息传播的角度重点探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信息获取方式和自身道德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表现、如何利用网络作为媒介参与到社会、政治议题中。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引导青年个体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传播结构变化研究

2.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发展机制探究

3.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引导

4.学业投入程度、学术成果与学业水平满意度

5. 网络政治段子对青年政治认知的影响及回应机制研究

(二)德才兼备与青年组织

这一部分选题以青年组织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人自身特质和青年组织的关系。随着青年人越来越积极投身于各类青年组织,关于青年组织的学术研究的空缺需要被填补。这一部分选题主要探究青年人如何选择这些青年组织,青年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组织的特点、运作方式、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帮助青年人更好的组建和参与到青年组织的运营之中。

1.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建构

2.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研究

3.青年的组织选择偏好研究

4.“两会”(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领袖气质与校园文化

这一部分选题聚焦校园环境,选题涵盖了青年阶层在教育、就业议题上的新话题,探究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在呈现的新趋势,学生阶层呈现的新特点,国家教育政策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及教育实践的影响,以及青年人对教育、就业各项指标的评估这些问题。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校园生活、教育及就业的良性发展。

1.构建“微交往”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2.大学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3.青年阶层固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4.“斜杠青年”的时代意义

5.从综合视角分析大学生继续深造意愿及影响因素——以中山大学硕博为例

(四)家国情怀与社会参与

这一部分选题从宏观层面出发,探究特定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参与状况与国家认同状况。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参与最直接体现在就业方面,从就业方面选题研究了毕业生就业流动性与资源配备的关系,大学生创新创业状况与国家政策的关系。国家认同方面,选题以文化为角度,研究校园中特定群体如港澳生、少数民族生对国家文化认同感的评估及社会参与状况调查。

1.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动研究:基于空间流动网络的视角

2.创新创业支持是否改变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

3.港澳生对国家认同感调查与分析——以中山大学为例

4.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

  

调研对象必须以中山大学青年为主,鼓励通过调研其他学校形成对比研究。个案访谈须有一定深度,问卷调查应注重抽样的科学性,不鼓励使用网络问卷(除非研究特定问题)。

青年研究中心同时将选择若干重大课题组成项目组,参与到比赛中。鼓励结合文科类本科生科研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来开展;鼓励积极参与社科类导师的在研项目;鼓励结合调研结果发表论文。

 

四、参与对象

中山大学全体在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五、活动流程

青年研究中心将根据比赛进程,定期举办各类培训会,具体主题、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请关注中山大学团委网站、中山大学团委微信
(一)  1225日前:参赛咨询与选题培训

有意参赛人员加入QQ群516433951进行咨询,并择机开展选题培训。

(二)  2016年1225日:组建团队、填报申请书

参赛者选择有兴趣的题目(题目详细介绍见附件),填报《中山大学青年调查报告大赛立项申请书》(以下简称《立项申请书》)。

电子版于当天23:00前发至sysuqnyjzx@163.com,邮箱已设置自动回复; 

()  2016年1月2日前:各队伍进行分组答辩。确定立项项目、公布获资助团队名单。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  2016年1月24日前:各队伍填写《中山大学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由校团委统一办理保险手续。

()  寒假:开展初步调研。

()  20173月28日:中期考核会。调研团队形成初步报告,报告研究进展及初步结论。具体情况另行通知,请关注中山大学团委网站、中山大学团委微信。

()  20175月17日前:各团队网上提交调查报告。

第一轮评审将在网络上进行,评委的评审意见会返回到相应参赛团队中。

()  20175月下旬: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社会调查报告进行网络评审,并按评审成绩排序遴选出最优秀的15支队伍进行公开答辩

()  20176月8日:举行公开答辩。

(十)  20176月15日前:获奖队伍根据评审专家意见修改调查报告并重新提交,而后结集出版

 

六、资助办法

拟立项资助30支团队,其中重点团队每支资助500元,一般团队每支资助300元。资助金额在提交社会调查报告、审核合格后统一拨付,不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或出现态度不认真、抄袭等情况的,将取消资助资格。

立项资助队伍可根据报名队伍数量进行调整,一般不超过报名队伍数量的50%。

 

七、奖励办法

(一)获奖团队

比赛评出青年调查报告:

特等奖1名:5000元+校级证书

一等奖2名:3000元+校级证书

二等奖4名:1000元+校级证书

三等奖8名:500元+校级证书

其他为优胜奖(校级奖励)。

(二)优秀指导教师

  比赛评出优秀指导教师1名,奖励特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

 

八、承办单位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青年研究中心 

联系人:蔡师博  18825052386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2016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