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斩获佳绩
7月20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共吸引280余所高校、4200余支队伍、1.5万余名学生同台竞技,参赛规模创新高;决赛首次采取完全严格的双盲评审机制,竞争激烈程度再升级。在此背景下,经过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的比拼,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凭借扎实的科创实力突出重围,最终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5项,获奖总数达40项,较往年实现获奖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跃升——其中一等奖数量创学院参赛史上新高,成为本届赛事中表现亮眼的参赛代表之一。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本届竞赛评审机制更趋严格,对项目选题意义、自主性、创新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考量更趋精准,而学院一等奖获奖数逆势增长,充分印证了学生项目的硬核实力与学院科创培育的显著成效。
一是科创育人体系化:构建阶梯式成长路径。学院将科创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抓手,着力构建“双创广育赛-双创遴菁赛-双创淬锋赛”的生医工阶梯式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框架,形成从创意萌芽到成果转化的闭环支持体系;同步打造“基础实训-项目孵化-实战应用”三阶递进的工程实训体系,为学生铺设从理论迈向实践的成长路径。通过基础工程能力培养,帮助低年级学生夯实工科基础能力;以行业真实需求为导向,依托“项目制”引导高年级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创新方案;最终通过“实战应用”检验成果,推动优秀项目参与高水平竞赛、对接产业转化,形成“学-研-赛-产”深度融合的闭环生态。
二是政策保障精准化:多维赋能师生共奋进。学院系统构建科创支持体系,全面激发师生参与动能。推行“本科生导师团”培育模式,为科创项目提供“选题-研发-落地”全生命周期的深度指导;持续优化学生奖助学金综合评价机制,提升科创竞赛获奖、项目成果转化等指标权重,强化创新实践激励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医疗器械研发与转化》等聚焦行业政策法规的前沿课程,并通过医工融合科创协会平台,为学生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等关键环节的专业支持;积极联动专任教师,根据研究内容和方向,定向孵化培育优质科创项目。
三是赛事打磨常态化:学术节赋能项目提质升级。为精准服务项目不同发展阶段的提升需求,学院持续深化赛事体系建设,依托连续三年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术节平台,本年度创新性增设“金点子”创意大赛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模拟赛,构建起“基础创意激发-项目方案优化-竞赛实战演练”的阶梯式培养路径。其中,“金点子”创意大赛面向大一学生,旨在激发“从0到1”的原始创新思维,可获得行业导师一对一辅导;模拟赛则高度还原国赛评审规则与流程,邀请往届获奖学生分享实战经验,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评委,为冲刺国赛的项目提供“沉浸式”赛前打磨与提升机会。
寄语未来: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务实举措持续深化科创教育内涵。我们期待,借力学术节、“金点子”大赛等常态化平台,滋养更多创意从“萌芽”向“硕果”茁壮成长;更盼望着,一批批深植学院基因的创新英才,未来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扎根深耕,以扎实的技术和温暖的初心,为国家健康事业发展谱写坚实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