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兴’有渔力”突击队助力破解黄立鱼养殖难题

发布人:李熠菲 发布日期:2025-08-10

今年暑假,团广东省委持续深入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组织243所省内外高校、中职技工学校,15万名大学生参与,比去年增加5万多人。当前,他们正分赴全省各地基层,用专业知识破解乡村特色产业难题,让青春力量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持续高温下,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的鱼塘边暑气蒸腾。为破解黄立鱼养殖难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兴’有渔力”突击队的大学生们,正顶着烈日在各采样点穿梭,记录黄立鱼各生长阶段的数据,从清晨忙到日落。

 

作为“中国黄立鱼之乡”,金湾的黄立鱼养殖面积占当地池塘养殖面积近四成,但曾因种质不优、病害频发等问题,产业利润长期偏低。

 

四年前,“‘兴’有渔力”突击队便扎根于此,瞄准产业痛点精准发力。针对种质难题,团队创新研发出以基因编辑为核心的黄立鱼苗,这些鱼苗生长更快、体型更大,良种率达95%、存活率达87%,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队员们在走访中发现,病害是制约收益的关键,随即提出“鱼虾混养”新模式。

 

已移除图像。

 

“黄立鱼嘴小,把虾苗养到5至6厘米再投塘,就能避免被吃掉。”队员赖允杰解释道,黄立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虾在底层,混养既能高效利用空间,又能减少疾病爆发。如今,采用该模式的养殖户年均增收可达三至五万元。

 

扎根在一线,队员们每天实地查看鱼虾生长状况,为渔民提供病害防治指导和风险评估。

 

已移除图像。

 

“水下图像识别技术能区分畸形鱼,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水流、声波等物理参数,来监测鱼类健康,让养殖更科学。”队员闪鼎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