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暨2025年学位授予仪式顺利举行
百年弦歌,风华正茂;莘莘学子,济济一堂。6月21日上午,中山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暨2025年学位授予仪式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体育馆举行。

一、毕业典礼
我们圆梦中大,红墙绿瓦间,写下青春初章。
如今我们身披学位服齐聚于此,洋溢着自信与骄傲,共同奔向未来新篇章。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长高松院士代表学校对2025届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福和祝贺。他表示,今年是中山大学新百年征程的第一年,中大新百年的首届毕业生承载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面对未来我们应当做些什么?高松校长以《我们如何面对未来》为题送给毕业生“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保持好奇心,以开放视野观照未知。希望每个中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融合点”与“破局口”,要既能用专业视角观察世界,又能以跨学科思维破解难题。第二把钥匙是,坚持创新创造,勇于开创“年轻的事业”。愿毕业生们能够激发出“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中实现创新创造,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年轻的事业”。第三把钥匙是,赤诚挺膺担当,以家国情怀锚定方向。要做爱国而务实的中大人,矢志报效祖国;要做理性而开放的中大人,积极改变世界;要做独立而有担当的中大人,努力引领未来,在民族复兴长卷里留下属于自身的闪耀光点。
高松校长寄语全体毕业生:“有志青年们,无论你们即将奔赴何处,母校都会与你们同在。让我们共同去面对未来、参与未来、创造未来!祝福你们。”
中山大学是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高校。在毕业典礼上副校长谢湜宣读孙中山先生毕业训词,全体毕业生齐声回应“谨遵教诲”。
副校长林天歆带领全体医学毕业生重温医学生誓词。
校党委副书记张琪宣读中山大学2025届优秀毕业生评选结果,2025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
二、代表发言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雨萱作为本科生毕业生代表发言,回首本科时光,她收获满满:“这四年最珍贵的收获,不是奖杯与荣誉,而是在中大精神滋养下获得的三个成长密码:在实验室通宵达旦时领悟的‘求真’精神,在总书记嘱托与师长教诲中熔铸的‘笃行’担当,在两岸青年促膝长谈时感受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更让我明白,中大人的使命早已超越个人得失,而是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征程。”
附属第一医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曾千文 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发言,在潜心肝脏外科科研道路上,他感恩中山大学提供的平台资源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 在这条逐光路上,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科研平台为我提供远航的风帆,导师匡铭教授和团队老师们的指点为我指引正确的方向,我开始潜心研读文献,整合多学科科研资源,聚焦临床实际问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我们致力于解析肝癌免疫微环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肿瘤病理微结构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努力将实验室的发现应用于实践中。我们也为肝癌新型免疫加代谢的联合疗法提供了新思路,在为病人造福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计算机学院2009级本科生和2013级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探迹科技创始人兼CTO陈开冉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结合求学、创业历程,他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三点成长感悟:要保持学习和求知欲,在热爱中找准方向,要趁年轻敢于去探索:“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许AI会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不要焦虑和不安,每一个新领域的兴起,除了带来挑战之外,还充满了机遇。我们应该保持在大学课堂里的那种求知欲,去了解它,学习它,掌握它,让它为你所用。战胜对未知的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它和拥抱它。”
三、致敬感恩
毕业生的每一步成长都浸润着着爱与支持的力量,父母的辛劳养育、亲友的关心关爱、老师的谆谆教诲、同窗的并肩同行、学校各岗位人员的关怀守护,感恩每一次遇见,致敬每一份付出。
毕业生代表向学校教职工代表献花,向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的身影致敬,以献花传递感恩之情,愿毕业生们,常怀感恩,以爱为帆,启航新程。
四、艺术展演
中山大学蔚蓝打击乐团带来打击乐表演《瓦伦西亚之歌》,激荡的节奏里感受飞扬青春。
歌声起,离情涨,脉脉无言,尽在乐章。学校高水平艺术团、校园歌手、毕业生代表带来毕业季歌曲串烧《入海》《篇章》《第一天》、粤语歌曲《我们的纪念册》。
现场演唱了中山大学2025届毕业原创歌曲《给你的信》,以“信”为名,既是牢记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的殷殷嘱托,也是母校对毕业生们的满满期许。
五、颁发学位证书
高松校长宣布中山大学关于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决定,毕业生进行集体拨穗,高松校长为学位获得者代表颁发学位证书。
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校党委书记朱孔军以“担当”为主题,从共同的大学、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未来三个角度,分享了百年中大担当精神的历史渊源、担当作为的时代使命和担当奋进的未来期许。
临别之际,朱孔军书记向中大百年华诞后的首届毕业生送上“三个铭记”:
请同学们铭记图书馆的灯光。永葆求学时的赤子之心,在算法奔涌的时代,以批判性思维锚定方向;在信息过载的浪潮中,用钻研精神沉淀真知,为挺膺担当奠定坚实基础。请同学们铭记惺亭的铜钟。继承前辈们的崇高品格,坚守本心、不媚世俗,将炽热的爱国情怀扛在肩上,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把对时代使命的热忱化作投身社会实践的脚步。请同学们铭记怀士堂前的叮嘱。在人生的新征途上,牢记中山先生的教诲,无论继续深造、扎根基层、或是创新创业,在每一个平凡坐标,以不平凡的坚守,写下无愧于“中大人”的人生注脚。
朱孔军书记深情勉励毕业生能够成为中大品牌的传播者——校友走到哪里,中大人担当的精神就延伸到哪里;校友奋斗在哪里,中大的荣光就绽放在哪里。他殷切叮嘱道:“你们启程,母校便是那扬帆的风,助航万里征程;你们扎根,母校便是那润物的雨,催发破土拔节;你们奋斗在四海,母校的关爱便如星光,一生守望不熄。”
今朝暂别康园钟楼,奔赴山海正当丁年,他日回望云山珠水,中大永在你我心间。愿毕业礼成的你初心不改,梦有期冀,无惧风浪,步履不急,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