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青年实干家计划”徐一凡以专业之力赋能信宜基层治水
2024年,广东“青年实干家计划”启动实施,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徐一凡结合自身实践,积极参与“青年实干家计划”,任信宜市“四水联治”办公室兼职副主任、团信宜市委兼职副书记,充实团组织工作力量,应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生态环境治理。
一、“实干第一步”充实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
到岗后,徐一凡参与推进团信宜市委校地协作、人才招引等重点工作。他紧密围绕“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中心任务,链接校地资源、需求匹配供给,探索凝聚青年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模式,推动校地共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信宜市级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

一方面汇聚青年人才服务信宜“生态立市”现实需求。由中山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作为工作站站长单位,院长孙连鹏教授担任专业指导员,依托校地合作项目常态选派2-4名硕博研究生常驻信宜治水,围绕农村污水、河涌整治、水土流失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难题开展攻坚,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形成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服务成果。此外,工作站引进1名信宜籍环境工程硕士生、1名茂名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专职工程师,推动青年人才“返乡兴水”。

另一方面是凝聚大学生实践力量推动生态环境社会共治。聚焦信宜治水由“政府投资大工程”转向“巩固成果齐参与”的重要背景,开展系列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的科普宣讲实践活动,营造全社会高度关注治水、积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目前,工作站已在信宜举办4场治水专题科普活动,环境学院院长孙连鹏教授多次亲授讲座,活动累计直接覆盖近28万余人、间接辐射百万群众。
同时,依托“市级工作站”的平台优势,引领凝聚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多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多个突击队工作站和其他高校有关专业的青年服务力量,实现“自助餐式”需求精准供给,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大学生实践同向同行、精准服务、落地见效。
二、“实干支撑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基层治理。
2021年起,中山大学与信宜市共建中山大学—信宜水环境治理中心,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连鹏教授团队为信宜市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常态化派出硕博研究生在信宜驻点工作,构建“政府+高校”深度合作智慧治水的创新格局,强化顶层统筹、校地协同设计,谋划信宜治水工作方向,相关案例获评“广东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
聚焦信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校地共建项目,充分考虑硕博人才特点及专业能力特长,团信宜市委深挖需求、建设岗位,推动徐一凡同学兼任信宜市“四水联治”办公室副主任,协调多部门治水工作,应用专业知识深度参与县域治理,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实干支撑力”。
“一年实干,我见证了粤西锦绣绿美水廊在信宜蝶变,山水双合、城水相依,群众在河边的声声赞叹肯定,都让我感受到‘兴水利民’的真实温度。作为环境专业研究生,我深刻体会到在基层环境治理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青实计划’为我架起了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让我在治水一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效,也让我凝聚起更多青年力量投身信宜建设。”
徐一凡号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期待更多同学一起到‘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中,到县域、到镇村,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解答基层发展的应用题,让青春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实干中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