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讲身边事丨卫杰的支教感悟

发布日期:2021-01-06

编者按:

身边人讲身边事,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诉说的是选择、是责任、是磨炼、更是收获;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小故事中的大道理讲深、讲实、讲活,潜移默化滋润心灵。“身边人讲身边事”专栏,从各色的生活之中,聆听身边人的感悟,从身边事中收获成长。

 

文章作者:卫杰,旅游学院2017级,中山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我的大学生活:不断学习,用心感受

临近年终,应当是总结一年成长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契机,本科最后一年,我也需要静下心来回顾自己,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全方位拓展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是节奏多变、需要用心感受的一段青春时光。

 

2017年的7月初,我收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打开看到录取专业为“旅游管理类”,从当时填报高考志愿的情况来说,我并没有一个非学不可的专业,后来我大部分时间里认为这样的想法让我能够坦然地接受我在专业学习中可能接触到的一切可能我将其变成了一种乐趣,我想这是我能够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在旅游学院学习的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在课堂上、专业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在学业追求、个人品格上的蜕变。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身处其中、共同成长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也让不喜欢道别的我一想到“不必在明年六月和熟悉的校园、老师和同学说再见”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

(2019年元阳梯田专业考察)

“”

(2020年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调研)

 

选择支教团的原因:坚定初心,重新出发

今年7月份,导师与我的一番谈话中,一句“希望你去做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情”让当时焦虑的我明确了继续深造的目标,经过规划和不断努力,最终有幸入选支教团,完成了这个目标。在开始考虑支教团这件事情的时候,除了能够继续升读研究生之外,更让人深思的是自己能不能担当起这份责任?如何有效利用一年时间发挥自身价值

 

“”

(高中教学楼下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话)

 

我想到了我曾接受的教育,高中“励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被校友们不断践行,“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的教诲已经融进了血液中,而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也激励我不断树立社会责任感,为党和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每每想起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让我倍感温暖。我认真审视了自己等学识、热情和能力,出于对过往受教育经历的感怀、身为一个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以及自我发展定位的清晰认识,决定争取加入支教团的机会。在我的认知里,支教团是一个新的成长起点和实现价值的舞台,我需要重新理解青年学生和党员的价值,需要重新认识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从零开始扎实学习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心理上、生理上和能力素质上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志愿服务。

 

未来的工作计划:认清现实,扎实准备

在第23届支教团已经组建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21位成员逐渐熟悉并成长为一个集体。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背景有所差异,但是工作和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大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尤其是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我们在组建之初的工作非常快速且顺利的开展。

 

“”

(研究生支教团培训)

 

目前新一届的支教团已经组织了几次不同主题的培训,政策法规学习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即将从事的工作以及相关的管理规范,集中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并深入思考我们作为支教成员的价值实现,宣传培训和心理教育培训则与我们实际的工作直接相关。接下来我们仍将按照计划开展多种培训,这是我们出发前提升自我能力的关键环节,需要专心投入,认真学习。

 

目前我在支教团内参与宣传组织工作,深感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留给我们去准备的时间有限,在未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关注毕业工作的同时,我认为自己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提升作为一名支教团成员的认识、素质和能力,认真参与培训,在即将到来教学实习中用心感受、多学经验、增长本领,同时不断深化对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认识,坚守初心,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