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团代会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一、基本情况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成立于2016年,现有团员733人,团支部29个。本届院团委委员会包括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2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共青团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三个根本性问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方针,在全校“五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及“三全育人”格局下,聚焦主责主业,打造了“材思”“材华”“材益”三大模块的团学工作体系,带领广大团干、团员狠抓落实,锐意创新,砥砺前行。
二、组织建设
(一)夯实组织基础,制度建设强基固本
积极建设并落实团费收缴监督制度,团支部三会与主题团日活动开展情况月度检查制度,班、团、学生组织负责人月度联席会议制度,学院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支书年度工作述职制度、团推优入党流程规范制度、各团支部及团学组织新闻稿三审制度等制度,全面推进 “从严治团”,严格落实学校“四有”工作要求。
(二)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构筑工作合力
立足学院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班级的“五位一体”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模式,强化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同组织、同行动。按规定设置配备团支委、班委,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兼任副班长。横纵向打通、整合本研学生群体、党团班学生组织等工作顶层设计,促进党、团、班在思想引导、学业促进、科创能力提升等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构筑工作合力。
三、思想引领
(一)高举思想旗帜,创新教育活动
始终紧跟时势发展、紧扣时政热点,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学习、“青年大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以小组研学、情景展示、组队辩论等多种方式,将家国情怀滋养与学校、学院双一流建设相结合。
(二)建设青马学堂,培育思想先进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期青马学堂项目获得校团委重点项目支持,以学院联合开展活动及择优推荐到校级以上平台为推进方式,积极开展青马讲座、青马理论、青马足迹、青马思想、青马志愿等版块,全面、深度让学生浸润式成长。两期共培养学员28人,组织开展多场红色教育素质拓展、与兄弟院系共同交流等活动共30余场。
(三)以党建带团建为阶梯推进,促进思想引领开花结果
学院团委以小组、个人学习、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党章学习小组模式,引导青年积极向组织靠拢,坚持“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发展一个”的模式。2019年度推荐入党积极分子98人,推优率100%。
四、社会实践
(一)志愿服务
团委立足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组建专业化的学生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持续实施了2年的“材料科技先锋队进中大附中”“材料科技先锋队进大学城村落社区”的公益服务品牌项目,覆盖人群达400多人次,全院i志愿平台注册团员达482人。

2019年材料科技先锋队进中大附中活动合影
(二)抗疫工作
疫情期间,深入挖掘打赢战“疫”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讲好战“疫”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打牢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行动报国的思想基石。开展“青春担当、抗疫有我有你”特别主题团日活动,号召广大学子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阐述青春担当和热血奉献。
(三)学术氛围

2020年“徕卡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伍斩获个人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及团体二等奖
聚焦升学深造与学生科技素养培育及能力提升,对标“挑战杯”“互联网+”、攀登计划、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等各种科研竞赛或平台,以“大一重视学业基础、大二培育科研意识、大三大四提升科研能力水平、产出成果”的阶梯式模式,努力建设“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风校风。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比例超学生总数的70%,参与科创蔚然成风,学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班团支部材料企业参观活动
五、学生组织规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五届学生代表大会合影
对标《中山大学关于推动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进一步明晰了学生会组织的基本定位和职能,巩固和完善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学习《学联学生会改革方案》《中山大学学生会章程》等文件改革精神,严格遵照章程规定,依法依规定期召开相关大会,严格执行章程规定的职责,规范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和培养程序,优化学生骨干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