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祖国大地!这位大学生党员“村官”带领超美世遗村寨精准脱贫

发布人:谭湘谕 发布日期:2020-09-09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旅游学院2019级博士生杨兵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过去一年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实地驻村,砥砺奋斗,于近日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干部”。

杨兵2017年入学后刻苦学习,第一学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第二学年入选硕博连读和“优生优培”计划,曾获2019年中山大学优秀党员,2019年旅游学院新时代榜样奖等,现为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

杨兵心声:青年人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提升内在素质,为将来实现理想夯实基础。

 

旅游学院2019级博士生杨兵

 

从大学校园到边远山区

在硕一寒假,杨兵跟随导师保继刚教授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深度调研。调研团队行进到阿者科村,村里贫穷、落后的景象让这个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小伙儿感到震惊,这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另一面,也是城乡二元对立的真实写照。让他感到更加疑惑的是,村民拥有着世界级的梯田景观资源,却不懂得如何加以利用。日益加快的城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城务工,农田放旱,空心化愈加严重,是阿者科村亟需解决的问题。

杨兵心声:除了掌握知识之外,青年人还应明辨慎思,关怀时代与社会问题。

 

返回学校后,保教授决定发起阿者科村旅游减贫公益计划。项目需要有人亲自驻村执行,定点帮扶,杨兵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阿者科地处云南南部哀牢山区,又是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不通语言、孤身前往的杨兵,面对父母的反对,朋友的担心,几番思考依然决定响应时代呼唤,勇担使命与责任,将理想付诸实践。

他背上简易行囊,告别学校,告别城市,独自前往阿者科,成为了一名研究生村官。用他的话来说:“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我生逢其时,应该庆幸能以青春奋斗为国家和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杨兵心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都在于青年,青年人应当秉承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勇立潮头。

 

左起:杨兵、保继刚教授、王然玄

 

2018年7月,杨兵住进了村支书的家里,开始对阿者科村展开挨家挨户的摸底排查,探究贫困问题的根源,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方案。经过两个月的仔细调研,他递交了详细的项目方案,同时,也递交了硕博连读的申请材料。在基层的两个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学识水平远远不够,难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他希望能跟导师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也希望能有更长的时间完整地跟进这个项目。

杨兵心声:青年人光有理想还不够,还需要锤炼自身过硬本领,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并扎根实际,知行结合。

杨兵在和村民一起劳作

 

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2018年9月,杨兵带领村民成立了村集体旅游公司,大力整治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体验活动,培训村民接待游客。10-12月,他自购无人机,自学航拍技术,为阿者科村制作宣传视频。上百个视频的发布在抖音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视频播放次数超过1000万,点赞超过45万,粉丝超过4万。凭借着视频的走红,不少游客来到了阿者科,为村民带来了直接的旅游收入。2019年1月,他带着图片和视频奔走各家酒店和旅行社,竭力宣传和营销,洽谈旅游合作。

杨兵心声:青年人要有开创精神,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阿者科村风貌

 

坚守信念,必有所得

2019月2月,旅游旺季到来,杨兵坚守在村里,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加快了整改工作的进程。终于,他带领旅游公司重新开业,首月运营创收15万元,村民直接分红9万元。2月-6月,他带领村民修复传统设施与技艺,开发特色化的定制旅游产品,逐步形成观光游览、农事体验、户外徒步、文化研学等多元主题产品体系。一个个原本废弃的织布车、纺线轮、染缸、石碓、水碾被修复并使用,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体验产品。暑假期间,阿者科村凭借丰富的定制旅游产品体系,增收超过7万元。

杨兵心声:青年人应迎难而上,坚守岗位,奋斗不息,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杨兵在和村民开会

 

回归校园,心系乡村

2019年9月,杨兵正式卸任阿者科“旅游村长”一职。完成工作交接后,他返回学校进入博士课程学习。在驻村期间,杨兵为阿者科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更在乡村文化建设、环境治理、遗产保护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村规民约。他向政府争取,为学龄前儿童建了乡村图书馆;他向外界发起募捐,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捐赠向阿者科涌来,包括500余册图书、数十套文具、还有许多御寒衣物与体育用具等;他向社会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并组织在村里陪伴留守儿童读书、写字、画画,做游戏。在人居环境方面,他带领村民建立了常态化的清洁制度,并试点推行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垃圾转运等,村内人居环境相比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在遗产保护方面,他将旅游分红与遗产保护细则进行绑定,促进村民内化保护规则,从而实现自发保护,实现梯田有人耕,房屋有人住,保留了活态的农耕文化。

杨兵心声:青年人要积极投身建设,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贡献光彩的青春。

阿者科的孩子在图书馆看书

 

如今,即使身在学校,杨兵依然心系阿者科。他每天坚持在微信上跟进村里的工作,查看公司的营业报表……目前他已将阿者科村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案例地,他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之上,他要在实践和理论的往返交替中,不断深化对旅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4个月的驻村独守,他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忘中大学子的家国情怀,不断运用理论成果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不断试图通过实践反哺理论,对知识做贡献。

白云之上,他自由翱翔,用无人机深情守望着,这百年的村落和这千年的梯田;大山深处,他扎根泥土,用真心和学识带领边疆人民发展旅游,精准脱贫。他是杨兵,一名勤勉好学的中大学子,一位慎思笃行的党员村官,更是阿者科村民亲切称呼的“小杨”和“小杨哥哥”……

杨兵心声:青年人要持之以恒,牢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不忘初心,奋斗不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国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