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发布人:谭湘谕 发布日期:2020-09-08

1919年5月4日,有一群青年用肩膀担起道义,用最自己的行动为我们书写传奇,树立榜样。从一百零一年前到今天,时代对青年人的要求一直都没变,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依然走走在追求进步、保持初心的道路上。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努力继承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让自己最美丽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020年4月,中山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林芝分队获评西藏自治区2019年度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19年林芝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山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林芝分队张笑天获评2019年度林芝市优秀共青团员。

 

青春挥洒山高水远,支教路上雪白情长

队员们将继续传承五四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汪艳,女,中共党员,中山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支教一年,现已通过志愿者留藏考试,成为林芝市第一中学的一名正式教师。

汪艳和队友们

2017年5月,汪艳申请了延期毕业,与中山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伙伴们远赴西藏林芝支教一年。她常常在凌晨五六点的读书声中醒来,开始一天的教学工作,在备完课回家的路上看见学生站在昏黄的路灯下手捧课本,读着背着。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倍加值得。

临近支教结束的日子,她所教授的班里弥漫着离别的愁绪。汪艳常常在改作业时眼睛模糊到什么都看不清,满脑子都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画面。她发现自己竟是如此地喜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留藏”的想法在心底萌芽。

汪艳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待,她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林芝市第一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又开始在西部教育的田野上播撒知识的阳光与甘露,挥洒青春的汗水与希望。

 

张玉子,女,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资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中山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林芝市第一中学。

张玉子在授课

谈起自己在林芝的支教感受,张玉子这样说道:大多数时候,我们和世间所有的师生一样。无论来与往,这里都是密密麻麻忙碌的学子和辽远的天蓝山高——我们没有办法影响所有人。但在这里,对学生来说,我们是课堂内外潜移默化的那一笔,是群被拉到眼前的远方。

当自己也踏上讲台,回想自己学生时代是如何潜移默化地被塑造,张玉子不禁感叹育人过程的漫长。“要变得更好”,这简单的想法要一群人付出漫长的时间。简单的想法也始终有强大的传导力,无论西东,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细小的神经末梢都震颤着。

张玉子说:“一年时间确实不长,但身前有前辈的榜样,身后有目光炯炯的接力者,无论长短,过程和结果都将无愧于心,越来越好。”

 

戴榕伶,女,共青团员,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专业,中山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巴宜区中学。

戴榕伶在巴宜区中学

去年7月,戴榕伶和队友们接过20届研支团队员的接力棒,一路西行,走上了巴宜区中学的三尺讲台。离家三千公里的西藏林芝,是她支教的地方,也是她找到志愿意义的地方。戴榕伶带着孩子们读英语、念口诀、做习题,在深夜思考如何讲解好一个知识点,也常常为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苦恼。她曾怀疑过来这里支教的意义,但一切终在孩子们的亲近和主动求知中有了回答。

戴榕伶也曾将更大的世界展现在他们面前:和队友一起把十个西藏学生带来广州游学参访,鼓励孩子们看、思、写、说。期间,看着他们努力尝试,有所改变的样子,平凡的努力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平凡了。

戴榕伶说:“我知道我不能渴求此刻的所作所为能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学生们向阳生长的趋势和一点点的不同都是对我志愿服务最好的褒奖。接力的一环,我会好好握住这一棒。

 

郭沃栋,男,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传播学(影像传播方向)专业,中山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郭沃栋和队员们在走访

2020年4月28日,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学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距离郭沃栋离开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作为昌都分队的一名队员,郭沃栋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他遇到了可爱的学生,热情的学校老师们,在这里也学习到了很多。

全新的风土人情,全新的生活,郭沃栋和队友们满怀着建设祖国的信念,却也面对着未知的一切:“当我们还在为未来感到踌躇时,昌都以其特有的真诚接纳了我们,我们每天和藏族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们每一天都在经历着蜕变。”

在这片土地上,郭沃栋逐渐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真诚,更加阳光,他说,比起自己给予它的,昌都的一切使自己得到更多。

 

杨梦婷,女,中共党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在读研究生,中山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澄江县第六中学。

杨梦婷在澄江县第六中学

从沿海到山区,从象牙塔到基层,从学生到老师,在这段名为支教的日子里,杨梦婷从日常教学中初尝了为人师的酸甜苦辣,在走访调研中体察了社会的民情百态,在志愿服务中体味了西部发展的任重道远。

在澄江,她为如画的风景陶醉,被纯真的孩子感染,为基层教育的繁重动容。“正是这些激励着我秉持初心,备好每一堂课,开展好每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做好每一次对困难学生的帮扶。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为社会福,为邦家光。”杨梦婷这样说道。

 

刘玲琳,女,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专业,中山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凤庆县鲁史镇中学。

刘玲琳和凤庆县鲁史镇中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距离高考已不到70天,距离自己离开鲁史也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了,刘玲琳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事,尽力地让孩子们提分,尽力地讲述自己与这片土地的故事。

半年前,一切是如此陌生;现在回望,一切亲切无比。刘玲琳说,这段时间,与其说是育人,不如说是共同成长。无论是教书备课的方法,还是为人处事的态度,还是思考问题的角度,自己都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一年时光,不过是从春芽萌动到寒冬凛冽。有人用这一年去奔赴梦想,有人用这一年去追寻前途,又有人用这一年去踏遍祖国大地,可却有那么一群人不问回报、不问得失、但求爱和初心,将种子洒满了西部大地。他们用用一年的时光将“五四精神”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刻印在了自己心里,也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生动地阐释了“五四精神”的内涵。

如果是你,你会用这一年做什么呢?

如果是我,我会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创造了“五四”精神的先辈们在新一代青年人当中亦有那么一群勇敢无畏、不问得失的追随者。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勇敢地投身西部,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在西部播撒下一大片向阳的梦想,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为了响应新时代对青年人的要求,追逐初心,他们化身最勇敢的飞鸟,褪下所有年岁的痕迹,奋力行进在最光亮的年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