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中山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团发〔2020〕36号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中山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根据团省委《关于开展202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知》相关要求,学校决定于2020年暑期继续开展中山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助力脱贫 共奔幸福小康”
二、活动时间
2020年7月至9月
三、参与对象
全体全日制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
四、总体思路
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主题,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融合“返家乡”社会实践,开展我校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突出主题。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和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精神为重点,结合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访谈实录,让学生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深切感受人民领袖春风化雨般滋养青年心灵的精神魄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线下实践活动的每支团队应包含不少于1名党员。
2.确保安全。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工作计划,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3.就近就便。已返校学生以学校驻地为主,在家学生以家乡为主开展社会实践,尽量减少活动半径,严禁参加及组织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在家学生原则上不跨地区进行社会实践。
4.创新形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鼓励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势开展。积极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以及积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电商直播(附件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线上对接活动(江西)(附件2)等系列线上活动。
五、主要内容
2020年活动围绕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疫情防控宣讲服务、扶贫支农支教帮扶、“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5个方向开展,各单位参照以上方向,结合工作实际,以“学生申报、学院整合”为原则,从“院、系(专业)、团支部、个人”等不同层面出发,各单位组建社会实践队伍应不少于3支,团队人数不限。
1.聚焦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和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精神为重点,开展宣讲报告、学习座谈、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2.聚焦疫情防控,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及疫情防控宣讲。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深入当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辅导、便民利民服务,为战胜疫情作贡献。
3.聚焦脱贫攻坚战,开展扶贫支农支教帮扶。以我省相对贫困村为重点,围绕“两帮两促”行动、“青年云支教”计划、“七彩假期”项目和“情暖童心”工程等,开展学业帮扶、亲情陪伴、自我教育、素质拓展、敬老孝亲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各单位可结合此方向,综合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线上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电商直播、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线上对接活动(江西)等专项活动。各单位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情况总结可作亮点部分标出。
4.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附件3),通过微视频、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展现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典型村落及村落中的文物古迹、非遗项目等历史、现状及文化内涵。
5.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广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品德、传文化、惠民生等方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基层群众革除陋习不吃野味,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六、工作要求
1. 精心组织,突出实践育人实效。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团员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表现应作为团内评优、推优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团员彰显先进性的鲜明标志。
2. 创新实践,组队形式不限。鼓励学生以个人为单位,以个人为单位参与实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所在家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不允许跨校组队。可以以团体为单位进行“云”组队。学生以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学生组织社团等团体为单位进行线上组队,实践成员围绕同一主题同一方案在各自家乡开展相关调研或实践,最后合作产出具有较高理论与实用价值的实践成果。
3.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覆盖。各单位要注重社实践成果的总结和分享传播,充分凭借校园媒体等渠道,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及团队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各实践团队要在活动开展中广泛使用“三下乡”标识和“灯塔工程”标识,并加强与“中山大学团委”新媒体平台的联动互动。团队队员可撰写活动感受,以留言形式发送到“中山大学团委”,格式为“#中山大学xxx学院xxx项目/团(队)#+内容”。实践团队,尤其是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电商直播(附件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线上对接活动(江西)等系列线上活动的团队,可向中山大学团委青年实践中心邮箱twsjzx@mail.sysu.edu.cn投稿,投稿内容应包括实践团队简介、特色做法、队员们所获所得(文字、图片资料)和项目成果。
4.严格管理,守住安全底线。各单位要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结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遵守当地防控要求,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完善制度规范、突出过程管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通过线上等方式开展作风和技能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全程指导,保证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建立安全报备制度,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七、工作安排
校团委根据各单位实际开展情况和活动成效,于8月下旬-9月上旬,组织专家开展中山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评优工作,对获评中山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项目予以奖励。
请各单位于8月31日前将本单位实际开展情况(队伍数量、参与人次等)和活动成效、相关报道和照片材料整理汇总成压缩文件(附件4)命名“中山大学xxx学院xxx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容”,发送到twsjzx@mail.sysu.edu.cn。
附件1. 关于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电商直播活动的通知
附件2. 关于开展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线上对接活动(江西)的通知
附件3. 关于举办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
附件4. 中山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统计表
联系人:顾文明
电话:020-84112984
电子邮箱:twsjzx@mail.sysu.edu.cn
联系地址:广州市中山大学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306办公室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2020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