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这群中大人这样做志愿 |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发布人:廖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山大学青年学子们主动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以责任担当展现新时代中大青年学子的风采。

 

统计数据显示,我校三校区五校园共千余名团员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所在社区(村)的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包括线上和线下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人均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超过一周。中大人不论身在何处,都心系疫情,或投身防控第一线,或筹集医疗物资。青年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基层联防联控中默默付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疫情应急翻译团队”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党委迅速成立了由28名2019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疫情应急翻译团队”,协助作为收治外国患者定点的中大五院进行医疗文件翻译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正式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团队轮岗运作,分工协作。

 

团队成员薛云华表示,“我们的团队只是万千抗疫行动的一个缩影,但我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定能取得抗 疫斗争的胜利!”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志愿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加载失败
翻译团队的线上会议
(来源:中山大学党建)

 

“苏菲爱”义教:传递爱与智慧

 

“苏菲爱”义教是哲学系团委下属“苏菲爱公益”团队开展的公益项目,长期为琶洲社区的孩子提供志愿辅导。“苏菲爱公益”则有着将哲学专业性与公益服务性结合,用公益的力量传递爱与智慧的意涵。

 

疫情期间,团队将义教转移到线上开展,组织志愿者在每周日下午集中时间一对一开展辅导。

 

“苏菲爱”义教项目的负责人和义教志愿者,哲学系2018级哲学专业的王浩淼表示,邀请志愿者的过程非常顺利,询问的几位同学都爽快的一口答应。希望在抗疫宅家的同时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传递一份爱心,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复工复产有序稳步推进。作为青年团员,我们要守护好“战役”的大后方,积极行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将爱心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趣味科普,给知识插上翅膀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光华口腔学生工作团队发挥医学生党员、团员的作用,开展多种线上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让青春在与病毒抗争中绽放光彩。

 

1月29日,光华口腔医学院团委组织7位青年学生志愿者,通过“粤省事”“青少年求助”小程序为群众提供线上义诊和咨询服务,截至2月7日,志愿者们共回答了436位群众提出的千余条口腔健康问题,积极提供防护咨询和就医指引。30日,学院互联网医院上线,本科生第一、二支部党员了解到众多患者咨询问题较为集中,主动采访了附属口腔医院各科室在线答疑医生,对网上咨询重复率高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答案收集并组稿发布“常见口腔问题解决方案”的科普推送。31日起,“IAM丹提斯特科普团队”公众号推出“新冠科普系列”科普漫画四篇,为大众传递正能量!

图片加载失败
图片加载失败
防护科普漫画+线上问答

 

公共卫生学院:凝心聚力

 

2月22日上午,公共卫生学院接到广州市疾控中心紧急通知,组织志愿者参加下午在白云区开展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现场问卷调查工作,任务紧急,同学们踊跃报名,一呼百应。

 

疾控中心医生负责咽拭子样本采集,师生志愿者在做好充分防护工作的前提下协助开展问卷调查和发放采样试管。经过一下午的努力奋战,团队最终共同完成了近1500份调查问卷及样本采集。晚上,志愿者们回到疾控中心时,发现大楼却是灯火通明,即使这是周六的夜晚。由于疫情还未结束,战“疫”正紧张,为了万家灯火的温暖相聚,全国无数医护及疾控工作者选择牺牲自己与家人的相聚时间,在抗“疫”战场上无声地战斗着。

 

志愿者表示,能够参与到战“疫”一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十分荣幸。通过今天短暂的志愿服务活动经历,对于将来应该承担的责任与应有的服务精神有了切身的体会,也通过这次后方紧急任务的志愿服务,锻炼了应急处理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将成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强大动力与工作的必备实力。

 

疫情之下,责任至上,公共卫生学院师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图片加载失败
志愿者协助问卷调查并发放采样试管

 

帮助孩子“听”到世界

 

由国际金融学院主办、国际金融学院团委承办、中山大学自强社协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声·援”为盲童录制有声书活动始建于2012年,是广东省2018年“益苗计划”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大赛重点培育项目。

 

团队成员通过录制有声绘本“好听的新冠肺炎科普绘本”,利用绘本的图画和儿童的语言来解释这个假期所发生的疫情,生动有趣地讲解了传染方式、预防知识等内容,让孩子们获得易于消化的科普知识。

 

志愿者们也发出呼吁:“让我们一同关怀世界上的更多的孩子,给他们更美好的世界。”

图片加载失败
充满童趣,结合防疫知识的绘本

 

陈鸣禹:连轴奋战终“破案”

陈鸣禹在城厢区疾控中心志愿服务,具体包括流行病史调查、流行病报告撰写等,经常工作至深夜。当时由于周边村镇发生了聚集性疫情,确诊和疑似病例每天都在增加,并且都需要经过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统计和隔离。很快,档案就已排满三层柜子。陈鸣禹绞尽脑汁,认真梳理和排查,连夜作战后终于找到了传染源,并且总结出病例关系图。疾控部门、指挥部、医院等的多方联手,最终控制了这起聚集性疫情,“破案”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微博。

图片加载失败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陈鸣禹

 

王馨语:返乡博士生的特殊假期

王馨语是中山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湖北省宜昌人。1月28日,征得父母同意后,王馨语到秭归县卫生局报到。她参与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点的筹备与后勤保障工作,照顾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并且更新填写他们的身体状况统计。当县里首批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满14天期限,取得“医学观察期健康证明”时,6人高兴地拉着王馨语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合影留念,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看着他们得以健健康康、平安无事地回家”王馨语打心底里觉得欣慰,“我们做的这点事情,都是值得的。”

图片加载失败

王馨语(右二)在家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参与当地密切接触者观察点的筹备与后勤保障工作

 

杜静娴:“志愿服务活动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杜静娴熟悉英语教学志愿服务活动,她主动联系社区社工站,开设了针对一线抗“疫”人员子女的线上英语课程。“疫情之下,社会上涌现了很多奋斗在前线的抗“疫”英雄,他们冒着危险奔赴前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没有机会冲到抗“疫”最前线,但是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抗“疫”工作者分担一些压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更多参与协助抗“疫”的方式,比如进行医疗物资的翻译工作。”

图片加载失败
杜静娴来自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2019级英语(丝路班)
图中正在进行线上教学

 

王星月:“不在前线,一直在线”

王星月组织身边的朋辈,筹集资金130693.48元,为湖北14家医院捐献前线最急需的医疗物资——“手术帽24000只、手术衣1000件、鞋套35500只、手套38000只……” 作为团队发起人,王星月负责的主要工作是外联,包括联系其他民间组织、共享物流渠道、统计医院捐赠需求、确保精准捐赠等。她说道:“面对这种规模的疫情,我们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但关键不在于我们能够改变多少,而在于这是我们这些青年人必须做的事情。”

图片加载失败
2018级哲学系本科生王星月

 

何伟钧:献血战“疫”

面对疫情防控时期献血人数锐减而血液紧缺的情况,何伟钧主动走进献血屋,挽起衣袖,为爱逆行,为战“疫”注入青春力量。对他而言,这并非是第一次无偿献血,却具有特殊的意义。“18岁时,我将参与献血作为送给自己的‘成人礼’;而如今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撸袖而上更是责无旁贷。”他坚信,众志成城,每一个拼尽全力的普通人形成合力,便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图片加载失败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何伟钧在献血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青年主动请战,争做群防群控“宣传员”。

 

罗慧琪: “深刻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感与为人民服务的获得感”

疫情期间,罗慧琪报名加入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道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队伍。社区紧邻医院,基层防控的繁琐和巨大的人流量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除了协助宣传防疫知识外,她还负责进行出入人员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并为独居老人采购生活必需品。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一次能有机会将自己的微薄力量投入到全民抗‘疫’战斗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感与为人民服务的获得感。”

图片加载失败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
图片加载失败
罗慧琪正在社区给孩子测温

 

高沁云:“浙”里凛冬之后,必将春暖花开

高沁云是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浙江台州人。“我们身上流淌着的血液和温度让我们必须凝聚在一起,我们所有人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高沁云负责电话摸排近期从外地回到台州的人员以及居家隔离人员的情况,并进行信息录入。街道工作人员人均每天电话排查至少两百人。她从上午八点一直志愿服务到晚上,回到家时嗓子已经说不出话了,“多问清一个问题,少一个安全隐患。”此时,她对抗击疫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体悟。

图片加载失败

 

凯尤木:“我们青年人要磨炼自己”

责任感驱动下,假期留校的阿卜杜凯尤木-伊米尔萨伊普,决定为社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了一名海珠青协志愿者。

 

“那天在群里看到在暴雨中依然坚持的志愿者真的很感动。而且,我现在是发展对象,快成为预备党员了。这给了我一种动力,觉得自己要肩负起责任,要比别人做得更多。”

 

凯尤木同学表示,青年大学生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做好防护。在做好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通过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随着我国疫情形势向好,企业复工有序进行,大量原先回到家乡的新台州人即将回到台州。新的挑战开始,高沁云又一次报名,这次她成为社区“爱心菜”的配送志愿者。

图片加载失败
人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阿卜杜凯尤木-伊米尔萨伊普

 

祁琦:“既能锻炼自己,又能出一份力”

祁琦是传播与设计学院2018级传播学专业本科生,家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月4日,祁琦主动报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她坦言:“既能锻炼自己,又能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祁琦的工作是通过电话形式,摸排居民外出情况,为社区整理防控资料。家庭的支持使祁琦没有后顾之忧,她也在社区志愿工作中收获许多感动。“疫情逐渐好转,感觉到其中有我的贡献,虽然微不足道,但让我感到很荣幸。”深度参与到社区运转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她和社区的联系,以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加载失败
祁琦在社区服务中心

 

郭梓岩:“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图片加载失败
旅游学院2017级本科生郭梓岩与其他志愿者实地慰问

 

信阳与武汉接壤,跨省人流量大。2月5号,郭梓岩主动向社区办事处申请加入疫情防控的党员先锋队。起初几天,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守住社区卡点,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与次数统计。虽然工作基础,但由于封锁区域大,居民众多,加上出入口只有一个,他经常一天需要登记上千名居民的个人信息。“虽然每天晚上回去都是精疲力尽,但一想到减少了人口流动带来的风险,就觉得是值得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结语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不怕苦不怕累,为疫情防控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