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医院: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 青年在行动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勉励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总书记给青年党员的信件也同样鼓舞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的90后队员,在150名援鄂战士中,90后有48人。他们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回信,表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有理想:怀远大理想,奔赴战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90后队员秉承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理想信念,第一时间奔向了武汉主战场。
陈志昊
1990年 妇产科 主管护理师/区护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主管护师陈志昊是医院产房护长,也是最年轻的护长。在战“疫”打响后,她将护理事业理想化作实际行动,带领组员奋战在武汉最前线,开展了气道管理、生命通路建立、呼吸操等多项技术,救治护理了大批危重症患者。她时常鼓励患者,坚定说道:“我们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出院。”
郭琴
1995年 手术麻醉中心 护理师

从小满怀医学梦想的95后郭琴,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驰援武汉。她秉承着“医病医身医心,救国救人救世”的医训,与同事开展了第三批医疗队首例俯卧位通气技术,在解决呼吸难题的同时,做好防压力性损伤护理,在抗“疫”战场发挥专业特长,绽放青春光芒。
陈小凤
1991年 心血管医学部 护理师

在抗“疫”一线,医疗队员陈小凤牢记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初心,不惧艰险,冲锋在前。在前线隔离病房,她从容应对繁重的护理治疗和各种突发状况,协助病区物资管理,对困难血管穿刺和危重症患者进行专业护理,耐心为每位患者给予解释和帮助。陈小凤说:“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坚守在武汉一线!”
有本领:练过硬本领,筑生命防线
在一次次抢救工作中,90后队员临危不惧,与时间赛跑,用过硬本领和精湛技术,点亮生命之光。
李碧航
1995年 重症医学科 护理师

李碧航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她负责重症病人护理。她观察敏锐,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掌握各种仪器,找出每一次报警铃响起的原因并安全平稳处理;准确安全用药,确保每一种药物正确安全使用;耐心细致,为患者做好防压疮护理、管道护理,每一个细节都认真仔细。
黎佩华
1990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师

新冠肺炎患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情需要时刻关注。黎佩华作为呼吸科护士,能够准确观察病情变化,熟知呼吸科常用药物,熟练护理使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患者,有重点地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一丝不苟完成按需整理床单位、及时清理大小便、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等。不畏艰难,她为患者安全护航。
韦胜锋
1993年 急诊科 护理师

韦胜锋是一名急诊科护士。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特点和内容有,抢救快、病情轻重缓急判断准确,随机应变、灵活度高;辅助气管插管,辅助动脉置管,迅速开放静脉通路、及时根据血气情况连接无创呼吸机。作为一名男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之余,他还主动分担体力考验大和风险较高的护理操作。
有担当:牢记使命担当,书写青春战绩
一批优秀的90后队员在战斗中“火线”入党,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冲锋在前、拼搏奋战,彰显了青年人的青春力量和家国情怀。
唐章军
1991年 器官移植科 护理师

得知特战队翌日启程驰援武汉的消息,他积极请战,但组织考虑到他的妻子身怀六甲且为急诊科一线护士,让他留守广州,而他却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一名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之时,义不容辞!”为患者吸痰他冲在最前面,脏累苦的活他抢着干。“病人早日康复出院,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和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王思思
1996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师

汉口医院每天每班7名护理人员,她毅然与战友们扛起了重担。抢救生命,搬氧气筒、运物资、配消毒水、拖地消毒。她说:身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一名中山一院人,一名党员,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肖方
1994年 东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

驰援武汉,她毅然剪去留了近10年的长发。重症病房没有家属陪伴,照顾他们日常生活的担子就落在了她和队友身上。端水喂饭,翻身擦洗,清理卫生,工作琐碎而辛苦,穿着防护服比平时要花更多力气,她也从没有怨言。她说,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量,是我们90后的责任。愿化作点点萤火,不管苦累,都竭尽全力,照亮每一个需要的患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的青年们,在抗“疫”战场上用过人的勇气和过硬的本领撑起了一片天。青年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韶华,不辱使命,扛起护佑生命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