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 携手同行——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云辅导”项目

发布人:廖婕 发布日期:2020-04-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工作建议和指引》,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迅速行动,联合各附属医院团委,组建以研究生支教团为主要成员的志愿服务团队,运用网络平台,在线陪伴、辅导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为白衣勇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后方”保障。

 

2月16日,“云辅导”项目工作小组成立。17日,志愿者招募工作完成。18日,校团委何金鹏老师、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郑鸿祥组织召开线上培训会,培训内容包括活动背景及意义、教学技巧、注意事项等。全体志愿者认真聆听,积极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校团委详细制定了《中山大学“云辅导”项目调度员沟通工作指引》,并建立“云辅导”线上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志愿者工作动态,共同解决工作中的共性问题。

图片加载失败
● “学习强国”平台志愿者线上培训会截图

 

截至3月26日,“云辅导”项目已累计对接24个医护人员家庭(附属第一医院8个、孙逸仙纪念医院3个、附属第五医院13个家庭),共26名志愿者投入工作,每位志愿者平均辅导3个学科以上,日均辅导时间2小时,累计服务时长达1800小时以上,项目反馈良好。

图片加载失败图片加载失败图片加载失败图片加载失败
图片加载失败
● “云辅导”项目反馈情况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并未放缓前行的脚步,队员们勇于担当,积极奉献,努力为战“疫”奉献青春力量!

 

部分队员感想摘录如下:

 

01

叶惠珠(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

参与本次“云辅导”项目,我感到十分自豪!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家长们正在前线奋战,而我帮助他们的孩子补习,让他们能够更加放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战“疫”参与感!

 

本次我辅导的对象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辅导前,经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进度;辅导时,我与孩子共同研习课堂知识、不断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辅导后,孩子取得了进步,我的内心十分激动,这是我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责任,也是我为抗“疫”所贡献的小小力量。

 

02

李宇航(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 

&谢欣颖(小朋友)

谢欣颖:一周的辅导中,李老师每天都会看我的作业,并且订正,在课堂上也会对我的数学科目错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扩展许多课外习题以及解题方法,对我的帮助很大。

李宇航:谢欣颖同学是一个学习反应很快,态度很好的孩子,错题讲解后能够迅速反应并且用自己的话讲述正确解题过程,对于新题型新方法的接受程度也很强。目前,我为她进行了数学辅导,尽管在课程的准备过程中有些紧张,担心面临一些突发情况,但是辅导过程其实很顺利很愉快。我不仅帮助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孩子,也增加了一份备课上课的经验和信心,感到很满足,会再接再厉。

 

03

衣成林(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

家国情怀为何物?关于这个问题,我听到过许多答案,有的来自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有的来自全国各地兢兢业业的志愿者们,有的来自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们,也有的来自坚守着平凡岗位的每一个人。但我第一次从一个孩子的口中听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她是一位精灵古怪又有着大智慧的女孩,不时能从她口中听到“亲近自然”“回归童心”“婴儿也有婴儿之间才听得懂的语言”这样的人生哲理。一次英语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样子。她说,幸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她给我看了她自己画的一本书,尚未完成,但第一页画着的,是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正在为病人诊治,被单上的红十字鲜艳夺目。年纪尚小的她也许并不能深切地明白,确诊人数和治愈人数的数字背后是怎样的意义,也不确切地知道父母每天忙碌的背后是怎样深沉的家国情怀,但她用质朴的语言和稚嫩的画笔告诉我,家国情怀源自于内心的惦念和热爱,它是每个小家的爱与团圆共同汇聚成的国家的爱与团结。家国情怀,流淌于血脉,厚植于心间。

 

这次公益活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感化先生锻炼先生力量之大。”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走在路上,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04

潘青(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

我辅导的学生是一名初三的小姑娘。她非常懂事,学习很自觉,成绩也很好,虽然父母都在前线战“疫”,但她从来没有丢下过自己该做的事情。可以说,英雄的子女无愧于英雄。看到孩子这么努力,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曾经支教过的队员,能够以己所长,服务社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