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学院:心念家乡事,青春志愿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许多中大学子心怀热忱,心念家乡,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家乡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
自己的家门口,我们自己守
青春的志愿行,我们为春来
01
苏华龙,共青团员,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生物方向2016级本科生,家在海南省东方市板桥镇桥北村。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团员,他积极参加防疫工作,为家乡贡献力量。
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接到村委会的号召后,便去报到成为了一名防疫志愿者,听从组织的安排,来到海南省东方板桥镇桥北村,配合当地工作人员进行防疫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在各个村落的出入口协助测量体温,登记出入人员的名单,对每户人家科普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并在指定地点张贴告示,提醒他们戴好口罩,不要外出聚会,注意疫情防控。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给当代大学生说过的话:“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我们要脚踏实地、勇于承担责任,做一名在抗疫中成长、锻炼、担当的青年人,用实干共同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共同迎接抗疫最终胜利的曙光!

02
曾伽丽,共青团员,海洋科学专业海洋地质方向2018级本科生,家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洞社区。在疫情防控时期,她主动向社区报到,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
1月23日,广东省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24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响应。下调意味着好转,好转意味着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疫情期间,我国上演了一个个与病魔抗争的感人故事。而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每当看到这些,我都听到一个声音在提醒着我:“你得做些什么,为抗疫出一份力,终究是不能缺席的”。
志愿服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疫情期间参加志愿服务却多了份特殊的含义。我的工作是在社区门口为进入者测量体温。我在测量时非常谨慎,生怕因疏忽误放入了体温异常的患者。一开始,路人面对我陌生的面孔,会感到疑惑,但是当看到我身上的志愿服时,都会投以感谢的微笑,在测量完体温后轻声地说着“谢谢”。他们的配合与尊重,是作为志愿者的我幸福感与满足感的来源。

我所处的这个社区住着不少人民警察,第一次为一位民警测量体温时,我很疑惑,因为体温枪测量不到体温。正想着是不是体温枪失灵时,他却明白似的伸出来手,我反应过来,急忙去试了一下——“体温正常”。后来我才得知,他骑车在外执勤时间过长,体温偏低,因此体温枪一开始无法测出。从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抗疫工作人员不断奔波的身影,这更坚定了我在抗疫志愿服务中献出自己一份力的决心。

03
张宇,共青团员,海洋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东方红社区。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他主动成为了一名社区防疫工作志愿者。
自从新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我就非常关心抗击疫情工作的进展。在社区团支部书记联系我,并和我说明了社区缺少人手的情况后,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者的团队里。由于社区管理非常严格,保障居民生活物资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身上。根据居民提供的采购清单,我们负责完成采购、送达等一系列工作。有时候遇到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我们也会帮忙送到家门口。虽然这个任务并不轻松,但电话里的声声感谢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疲倦一扫而空。除此之外,我们的工作也包括给居民测体温,汇总、上报居民的健康状况,还会在楼下劝导居民不要下楼溜圈,以防交叉感染。

(图片来源:博乐市电视台)

希望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们能够尽快打赢这场防控疫情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