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奉献书写战疫青春,她笑起来真好看!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
真诚志愿奉献
书写战疫青春
用实干扛起担当
用行动守护家园的你们
笑起来真好看
01 “被需要的获得感让我感到幸福”
罗慧琪,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2018级1班本科生,共青团员。疫情期间,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道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启事,她主动报名参加社区服务队伍,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感受到被需要的获得感与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

基层社区的防控工作远比想象中繁琐而细碎,加之辖区紧邻医院,每日大量的往来人流也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除了协助社工通过宣传单、公众号、短信宣传防疫知识外,罗慧琪还负责对非本社区人员、出租屋租户及刚从外地返粤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并跟随社区社工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定期采购和发放生活必需品。“每日的工作看似简单和重复,但因为返工复产的人数越来越多,查验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有时难免会感到疲惫和迷惘。”
“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通过在学院青马学堂的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一次能有机会将自己的微薄力量投入到全民抗‘疫’战斗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感与为人民服务的获得感。”


02面对狂风肆虐,我选择勇敢“逆行”
这位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笔直地站立在路口防疫卡点的女同学,是来自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8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茆妍,家住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柘皋镇。


茆妍的父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大年初四就开始参与到防疫工作中,下乡上门宣传、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看护管理;茆妍的舅妈所在的医院,已经派出四批医疗队支援武汉,舅妈作为ICU护士也在随时待命。此外,镇上也涌现了很多青年志愿者,这让她看到身边的同龄人也在行动。茆妍内心很触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身上的使命感让她觉得自己也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便毅然决然地参与到防疫志愿者的工作中。
茆妍被安排在居民小区的出入口处,负责检查通行证、登记往来人群和车辆信息等。自2月15日起,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半,她都顶着冬季的寒风,坚持工作。“尤其是手,因为要查看别人的通行证,用纸笔登记,戴太厚的手套不方便,手一直暴露在外面,冻了七八个疮。”面对一些不守规矩的民众,她和同伴们只能耐心地一遍遍解释规定,科普疫情。工作虽不易,但她笑着说:“看到一个微笑,听到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立马就跟喝到奶茶一样甜。”
03 出征武汉满月,我将终生难忘
伍陶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护师。
25岁,毕业一年半,我来到了武汉,以一种充满光荣和使命感的身份来到抗疫前线。
大年三十,我们医院发出了支援武汉的征召,需要16名护士奔赴前线。我毫不犹豫地跟护士长报了名,对她说:“虽然我工作年限不长,经验相对来说不丰富,但是我轮过半年的ICU,如果需要,我可以上。”护士长对我表示认可。虽然当时我没有被选上,但我从心里钦佩那些老师的勇气。
2月6号晚上8点左右,医院选调第二批去武汉支援的护士,我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如我所愿成为“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作为年轻的力量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保卫人民。这些日子,我参与分发、搬运物资,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用心护理病人。接到工作任务我们就马不停蹄地跑来跑去,每天的心思都在病人身上,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匆匆过去。
以后回忆起来,我会记得自己在25岁这一年,成为医院“武汉战‘疫’”团员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在2020年2月7日奔赴武汉,和全国人民一起奋战,为救护自己的同胞而不懈努力。这会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正在传来,天边正现出缕缕曙光。相信会有更多更耀眼、更温暖的阳光驱走阴霾,还我们一个灿烂的艳阳天!


04“疫情来临,我们不是局外人”
尹静瑶,中共预备党员,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当得知本村即刻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便马上报名,加入到防疫志愿者行列当中:在村里设置的登记点检查居民体温,登记出入人员信息。除了利用微信统计村民信息,她还挨家挨户登记村民居家人员信息,力求做到疫情监控排查零死角。


在尹静瑶看来,这是一篇连载多日的“日记”。从大年初三到现在,她一直坚守岗位,认真完成任务,面对困难绝不喊苦喊累。“每次统计信息都需要向每户人家讲清楚缘由。虽然村里已经排查三四遍了,但每次还是需要向村民再解释一次,尤其是老年人。希望他们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预防工作。”
“疫情面前,我们不是局外人,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实现真正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