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纪念医院团员青年突击队自制“加油卡片”,捐出自带物资,让寒冬病房流出春意

发布人:廖婕

2月15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东7区重症病区,“一起加油!干有!”“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吃热干面!”几面写着各种有趣口号的“加油卡片”正在从一个病区来到另一个病区。

 

为尽量减少防护服和方言差异造成的医患交流不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武汉战疫”团员青年突击队,决定在有限的条件下制作一些卡片,既能促进医护人员和病人间的沟通,又能带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当天,虽然武汉气温骤降,突降大雪,但是广东医疗队带来的“精神食粮”和爱心食粮,让这寒冬病房也流出了丝丝春意。

图片加载失败
孙逸仙纪念医院“武汉战疫”团员青年突击队队员
带着“加油卡片”和捐献食物为病人加油打气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2月14号,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向队员们发出了《关于向武汉协和医院病区患者捐赠食品、营养品物资的倡议书》,决定在保障医疗队队员食品、营养品物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由医疗队科学合理分配,将一部分食品、营养品物资捐赠给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两个病区——7楼东病区、14楼西病区。

 

“我们医疗队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进食少、食欲差,不利于身体康复。不少队员此前就曾自发为患者带去自己个人的食品及营养品,为患者增加营养,帮助他们增强抵抗力。”突击队副队长沈小莓说。为了给这样的善举附上更深刻的内涵,14日情人节当天,沈小莓护师和钟继红、吴丽红等突击队队员,在驻地找来一些纸箱子,一些队员负责构思创意内容,一些队员负责剪纸,一些队员负责涂写,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几面虽然简易但爱心满满的“加油卡片”做好了。

图片加载失败

 

图片加载失败

15日,突击队员带着“加油卡片”和个人捐出的食物来到隔离病区,“加油卡片”就像一面面流动的红旗,将一股股希望、向上的力量传达到病人心间。沈小莓带领队员们来到一位70多岁老爷爷身边,将爱心食物递给他。卡片上“干有”,用武汉话读就是“加油”的意思。老爷爷手上拿着爱心苹果,看着“加油卡片”,瞬间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说:“武汉是个好地方,它只是生病了!谢谢你们来,武汉会好起来的,就像这个苹果一样,我们都会平平安安。”

图片加载失败

 

图片加载失败

 

队员吴丽红护师帮一位偏瘫尿失禁的中年患者换床单,看到他身体乏力,喝水困难,赶紧去“搜罗”了一支干净的软管,给他制作了一支独特的吸管。旁边61床病人看见了,对突击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队员伍陶香帮助一名因无创呼吸机面罩压迫而脸部疼痛的患者调整了面罩,突然,病人向她双手作揖,连声说:“感谢感谢,你们辛苦了!”

 

同组的杨超婷护师带着流动“加油卡片”和食物来到151床老奶奶身边,老奶奶戴着高流量面罩,因为喝水不够而嘴唇干裂。杨超婷拿注射器给她喂了点水,老奶奶嘴角露出了笑容。

 

队员钟继红说:“还记得来武汉第一次上班,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穿上一层层防护服,紧张地走进病区,担心自己不能为病人做什么。当用戴着三层手套的手打上第一个留针的时候,我都快哭了,因为终于克服了自己的障碍;当我看到病人带着呼吸面罩处于半昏迷状态,却依旧用力地说了一句‘谢谢你’的时候,我感动了。当我踏进病区的时候,这里就是我的战场,这场战役必胜。”

 

沈小莓说:“虽然他们和我们之间隔着防护服,隔着口罩,但我期待着经过大家一起努力,终有一天我们能够解除这个障碍,和他们愉快聊天。我们相信,抗疫战必将取得胜利,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武汉战疫”团员青年突击队,是一支由41名优秀青年组成的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疗队,分别对口支援武汉汉口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疫情面前,突击队青年响应国家号召,逆向而行出征湖北武汉,投入抗疫斗争第一线,也展现了当代医务青年干部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图片加载失败
左起:杨超婷,沈小莓,伍陶香,钟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