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奖学金、保研人大,这位旅院学子持续积累、坚持……
成为共产党员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旅游学院15级本科生彭楚舒来说,这是责任的赋予,更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历过党建工作的困难,也品尝到调研成功的喜悦,彭楚舒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行走在路上,让经年的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发酵出沁人的馨香。
彭楚舒,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曾获“2017—2018 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7—2018 珠海市优秀学生干部”、“2017—2018 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2016—2017 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2018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大学期间连续三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现已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在同为共产党员的外公外婆教导之下,彭楚舒自小对党史和国史便有了解,很早就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高中时期就提交了入党申请的她,2015年进入大学后,对“入党”有了新的定位,思想上更是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彭楚舒开始协助开展党章学习小组活动;2016年,她成为预备党员,开始作为主要负责人正式接手党章学习小组的工作;2017年,成为正式党员的她担任旅游学院15、16级党支部副书记一职。
党员的身份给彭楚舒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她表示,成为党员意味着一种责任,这使得她更主动地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事情,形成了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接下来的党建工作中,彭楚舒怀着对党的热忱,积极主动地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为了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她与学生党员们组织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彭楚舒影响最深刻的是,她与支部同学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了大型唐家湾古镇调研活动,并且形成了调研报告和旅游攻略;为了让学院未来的党建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彭楚舒与共同工作的学生党员改进了审查方法,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在进行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彭楚舒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她回忆道,在某次工作即将完成之际,由于一位成员的意外退出,当时工作的学生干部们受到了颇大的打击。彭楚舒为此进行了自我反省,问自己:是否是在思想考察时不够细心、支委工作没有做好、没有起到好的带动作用呢?彭楚舒在这些看似繁琐但十分关键的基层党建工作中不断地成长,并在2018年被评选为“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彭楚舒说,学院一直鼓励同学们发挥能动性,党章学习小组作为我们学院的优秀传统,课程和活动都由老师和学生党员们不断商讨确认而成,这极大地调动了党员们的积极性。如果其中遇到问题,老师们会协助解决。正是学院给予了党支部充分的空间和自主权,才让她有了更多与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在与同学们沟通的过程中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自信。
党章学习小组的工作基本上贯穿了彭楚舒的大学生涯,从年级第一批党员发展对象最终成为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宝贵的经历让彭楚舒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心态,点滴的积累和成长培养出了她“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和踏实谦逊的心态。

积小流成江海,积跬步成千里
彭楚舒目前已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推免保送研究生的资格,谈及学习方法,她笑笑,“其实我也不是学霸,没有特别的学习方法,但我想说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彭楚舒踏实做好基础学习工作,无论是课程、论文,还是大小考试她都认真对待。“积累”二字在她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每天做一点”,比如作业提前写而不拖到截止日期,比如每日听一段英语音频,集腋成裘,将小事汇聚成令人钦羡的成绩。
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并不是彭楚舒的一念之间。在还没参加人大举办的夏令营之前,她已花了约半年的时间自学了相关知识,这为她之后成功保研人大奠定了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时间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间管理也是普遍存在的难题,彭楚舒却很好地平衡了忙碌的党建工作和学习生活,她习惯提前做好一周的事情规划,同时每天会写下更清楚细致的当天计划表。一张计划表这样写道:
时间 |
事件 |
8:00 |
起床收拾 |
8:30-9:30 |
看流利阅读文章,打卡、背单词 |
10:00-12:00 |
上课 |
12:00-14:00 |
午饭,看新闻、时事评论,午休 |
14:00-16:00 |
上课 |
16:30-18:00 |
自习室看书、背笔记、刷题 |
18:00-19:00 |
晚饭,看新闻、时评 |
19:00-20:40 |
上课 |
21:00-21:30 |
洗漱准备 |
21:30-23:00 |
完成课程作业 |
23:00-24:00 |
看书、刷题 |
她介绍道,这是一天三门课程的情况,如果少于三门课,她的时间基本花在处理党支部和校团委工作。
这种有序的计划制定与执行让她心生充实与快乐。她表示,无论是学习或是任何一种工作,每一位同学其实都可以轻易上手,门槛都很低,只要坚持下去脚踏实地完成,注意每天规划,一点点进步,不要心存侥幸,都能够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果。“对现阶段的自己负责。”这是彭楚舒送给旅院学子的箴言。
彭楚舒回首大学的学习,她由衷地感谢一直引导和鼓励着她的老师,“只要学子是追寻心中所爱和适合自己的事情,不管最后决定走哪条道路,老师都会提供帮助。”在她的追梦路上,恩师的关心和支持从不缺席,这种人文情怀令她倍感幸运,也让她心怀感恩。
关注社会,善于思考
生活中彭楚舒有着较为特别的爱好:收看法治栏目、阅读各种杂文和评论。《今日说法》是她从小就十分感兴趣的一档节目,这甚至影响了她的思考方式。“小时候或许单纯觉得有意思,但它最终演变成为了一个习惯,甚至于长大后我就喜欢或者说习惯看各类新闻和热点评论了。”这看似普通的爱好为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根基,她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养成了关注社会现实,热爱深入思考的思维,也恰融了富有情怀、踏踏实实的性格。
彭楚舒坦言,在她没成为党员前,也许许多的文章评论都只是过眼云烟,但是在党建工作中的成长让她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思考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全面,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她将法学专业作为了未来的选择。

“积累”是彭楚舒生活中的关键词,做好每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却能在坚持中达到极致,在无形中成就不凡。人生的每个阶段不是分离的孤岛,也许正是过往的选择促成了当下的发展,蓦然回首,心中是不负己心的喜悦。
+中山大学团委+
+来源: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初审:谢博远、康遍霞+
+审核:马明辉+
+审核发布: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