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 从“美遇”到“美育”:哲学系2016级哲学专业团支部团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共青团十八大精神,落实从严治团要求,深入推进学校共青团主题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山大学哲学系开展了“新时代青年说”主题团日活动。
各团支部以“德”“智”“体”“美”“劳”任一词为核心话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结合专业特色,对新时代青年践行德智体美劳提出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可行方案。
新时代青年说
此次团日活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参观中山大学哲学系“德音孔昭”师生书画摄影艺术展,让同学们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魅力,提高人文素养;另一部分是开展“熏陶与化育——哲学系美育工作纪实录”采写活动,让同学们与哲学系从事美育工作的老师们对话交流,纪录分享他们对于美育的感悟与体会、开展美育工作的心得与建议,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新时代美育精神的内涵。
1.参观中山大学哲学系“德音孔昭”师生书画摄影艺术展
11月21日下午,团支部的成员准时在锡昌堂集合,集体参观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德音孔昭”师生书画摄影艺术展。团支部的成员有幸请到了美学专业的庄谦之与陈华做导览。他们详尽细致的介绍与点评,让每一位团员了解到此艺术展背后隐匿的潜在对话者——“古琴”。
庄谦之为团员做导览
陈华为团员做导览
所有参与的同学都撰写了心得体会。其中不乏思想深刻之语,周颢同学写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懂生活的人可以弹琴,却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琴艺艺术家。而愿意用心去留意生活中点点滴滴流动着、跃动着、变幻着的美的人,一定能和凤琴有着超越音符的共鸣,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合影留念
2.熏陶与化育——哲学系美育工作纪实录
另一方面,“熏陶与化育——哲学系美育工作纪实录”采写活动则持续开展了两个周,团支部共划分了三个小组,分别采访了哲学系研究美学和从事美育工作的三位老师——罗筠筠教授、冯焕珍教授、周春健教授。老师们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对于“美育”和“新时代美育精神”的理解、自身开展美育工作的经验与感悟,并向同学们就“如何提高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等问题提供了宝贵建议。采写活动的成果体现在《熏陶与化育——哲学系美育工作纪实录》的小册子中,其中包含了同学们内心深处的对美育工作的思考。
罗筠筠教授接受采访
冯焕珍教授接受采访
周春健教授接受采访
节选自《熏陶与化育——哲学系美育工作纪实录》
至此,哲学系2016级哲学专业团支部的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但这仅仅是踏出的一小步,仍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哲学系2016级哲学专业团支部的团员们一定永远跟党走,立足新时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来源:中山大学哲学系团委+
+责编:陈心怡+
+审核发布:马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