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强根基,创先争优促发展——2012年中山大学团委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各校区团工委、各二级单位团委(团总支)、各学生团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山大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2年工作要点》和《中山大学关于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在全校团学组织扎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党的十八大和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以优异成绩向建团九十周年献礼。现对我校2012年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作出如下安排:
一、扎实建设创先争优强基层三大阵地
(一)固本强基,创建先进基层团组织阵地
在团建创新中创先争优。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大局进行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立足服务大局来开展,并注重服务学校“人心向学”的中心工作;围绕推进团的工作辐射范围进行创新。注重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双项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共青团“红网工程”,实现微博、飞信群对各级团组织的全覆盖,建设对学生进行信息传播和思想引领的新媒体集群,通过新颖且受学生欢迎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围绕调整团的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将创先争优“当先进、争一流、作贡献”的要求与年度评优制度、推优入党制度相挂钩。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通过网络建团、临时建团、多元覆盖建团等形式让团组织在主要学生社团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服务基层中创先争优。广开实践渠道,服务基层常态化。健全服务基层长效机制,继续着力打造两大学生走向基层、走向社会的经常化品牌——社会实践品牌与公益志愿品牌;建立实践基地,关注基层服务化。继续推动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落实“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活动机制,走进基层长期化。继续做好选派团干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使之成为引导和帮助团干了解基层、体恤民情、提高能力、坚定信念的有效途径。
(二)培优创优,建设优干培养阵地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着重建立一支“行动快、工作实”的团干队伍,注重发挥先进团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教育引导中创先争优。通过深入开展“与信仰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我的青春我的团”优秀青年典型报告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用同龄人“学标准、当先锋”的先进典型事迹感染和激励广大团干成长成为带头埋头苦干、带头发扬正气、带头无私奉献的基层团组织带头人。
在青春建功中创先争优。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和考核,设定创先争优工作目标和评选机制,量化考核,并以五四评优为契机,评选出“红旗团支部”、“十佳团委书记”、“十佳团干”、“优秀共青团员”、“十佳社团”,培养和选树一批带动青年成才发展的杰出青年典型,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形成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将基层团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广泛发动青年团员参与评选出最受青年团员欢迎并且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原创微博、动漫、微电影、感动校园的十大剪影,用创新理念凝聚青年、用真情实感鼓舞青年、用信仰力量带动青年。
在骨干培养中创先争优。以青马工程为切入点,强化青年骨干培养的系统性、规律性和连续性。通过对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对外交流等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进一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青马学员发挥先锋作用,做出公开承诺,日常挂牌接受监督。
(三)品牌促建,打造实践育人阵地
增强广大青年团员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现有的品牌活动为突破口,扩大创先争优活动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社会实践品牌重基层——“博学笃行”社会调查报告大赛、《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将继续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关注基层、了解基层、走近基层的广阔渠道。公益志愿品牌见实效——研究生支教团、爱心助学、蒲公英支教计划、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获得中央领导好评并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志愿品牌活动,今年将力求突破,为受助者提供切实所需的帮助。科技竞赛品牌强协作——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平台,始终坚持营造校园文化的创新主旋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打造“一体两面三抓手”的科技竞赛激励机制——以团委为枢纽,学院和学生科技性社团为突破面,学校、导师、团队协作的模式。激励学生科技性社团成为科技活动的主渠道。就业创业品牌聚资源——以“赢在中大”创业技能&策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大学生课外竞赛为孵化基地,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健全指导体系、完善激励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开启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二、全力推行创先争优强基层三项要求
紧密围绕三大阵地,着力破解基层团组织建设难题,增强基层团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求各级团组织推行创先争优强基层三项要求——“5+6+X”模式。“五大目标”为必选项、“六个主动”为自选项、X为自创项。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均要抓住“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创建“自创动作”,集思广益、推陈出新,推进创先争优的开展。
(一)必选项
根据共青团组织创先争优“四好四带头”的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确保组织建设好、团员教育好、活动开展好、青年反映好;带头坚定信念、带头刻苦学习、带头争创佳绩、带头弘扬新风。)结合我校党委制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意见中的五大目标,始终坚守好团工作的三大阵地,具体标准如下:
团支部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各团支部、二级团组织每季度以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形式上报一次团组织集体活动开展情况。校团委将在青年时空网站上开辟“创先争优喜迎十八大”专题,展示别具创意的活动内容,并对主办方给予奖励。
团支部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开展“畅享阅读”计划,每月给团支书指定一本紧跟时政、发人深思的书目,定期组织读书会、书评会,定期开展骨干培训讲座,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步伐。继续推进“两进三同”工作,增强基层团支部书记了解青年、凝聚青年、推进工作的能力。“两进三同”工作的具体通知将另行下发。
团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践行社会先进思想道德,提倡新“锋”尚,从关爱身边人做起。各团支部、二级团委要开设微博,提高关注度,并以此聚合人气、服务团员、传导先进思想。
基层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各二级团委要积极并善于争取、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团组织活动的投入力度,尽最大可能为广大团员提供便利。
基层团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级团组织要完善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三个定期:定期开展团日活动、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定期做好团员教育。
(二)自选项
各基层团组织在完成好必选项目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应组织动员团干部和青年干部选择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开展“六个主动”项目,走进广大团员青年,“创先进,争优秀”,并从总体上推动我校各级青年组织科学发展,以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部署:一是主动靠拢,靠拢一个学生党支部或教工党支部,深入一个团支部或者学生社团组织,结交一批普通青年朋友。二是主动创建,创建一项有意义或者有意思的主题团日活动,并积极动员青年团员参与其中;三是主动关爱,开展一次关爱身边人的活动,结对帮扶一位有需要的青少年;四是主动调研,可积极参与校团委组织的各类走进基层的社会调研活动,或自主参与调研社会焦点现象;五是主动推荐,推荐一名优秀团员入党,或者发现、联系一名学生骨干,推荐他们参与团系统各种评选表彰,树立品学兼优、锐意进取的青年榜样,充分发挥他们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六是主动寻找,寻找身边一位优秀党员的成长路径,并以他为榜样“比学赶超”,“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并将六个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记录、汇报,注重借鉴吸收好的经验做法,发现和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团建的新形式、新路径和新机制。
(三)自创项
全力推动团组织开展创先争优自创项目,使之成为必选项和自选项的有力补充。校团委将对具有示范意义的自创项目给予资源和经费的大力支持。各基层团组织开展自创项目关键在于落实两个促进:
一是要促进自创项目与学校中心工作,各院、各基层团组织实际状况紧密联系,让创先争优自创模式成为推动主旨工作开展的推手。
二是要促进自创项目与广大团员青年个人的人生发展路径紧密联系,让创先争优自创模式成为团员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三、努力完善创先争优强基层三大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校团委、二级团委书记要建立基层联系点,集中力量、一抓到底地搞好团支部建设,重点做好指导、帮助所联系的基层团组织选优训强一批好的团干、研究谋划一个好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一套好的规章制度、健全落实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等工作,扎扎实实办实事,解决突出问题,真正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营造舆论氛围,始终将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摆在重要的位置,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水平和辩证思维。充分利用“红网工程”的实施成果,将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报道纳入到各校园媒体的整体宣传方案和计划安排中,保证活动宣传力度不减弱、热度不降低。
完善考评机制,对各团支部、二级团委必选、自选、自创项目的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严格考核,力求做到必选项目扎实、自选项目细致、自创项目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