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互融交相辉映,让青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理论学习】

团省委学习传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文章来源:共青要闻 2014年10月28 日

        10月27日下午,团省委书记曾颖如主持召开第11次书记办公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各级团组织学习宣传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作动员部署。

        会上,曾颖如同志传达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春华同志在全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全会公报中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各项新论述、新思考、新举措深入人心。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勾画了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

        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一定要深刻把握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贡献:一是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中心组学习会,支部组织生活会、专题党课等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断加深对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省青联、省学联、省青企协近期要尽快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宣传部门要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精神;组织部和青干院要制定培训计划,对干部开展培训,切实将全会精神传达到各级基层团组织和各界青年;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决策部署, 切实肩负起共青团组织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责任。要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以“千名律师千场青少年法律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社区、学校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法、守法、尊法、用法,增强青少年法制理念,树立法治信仰;要进一步完善修订“两法两条例”,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围绕青少年权益维护和青年发展重大问题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从立法层面为青少年成长发展保驾护航;要充分发挥省青联参与省人大立法评估的优势和作用,适时推动地市青联参与市级层面立法评估,依法履行责任,围绕青年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调研,进一步找准问题,为研究影响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和青年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建言献策, 引导广大青年投身法治改革实践,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做贡献;三是大力加强团组织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用法治理念思维规范团组织建设,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加强干部队伍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团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法治思维、厉行法治建设、维护法治权威;强化督办和监督职能,建立对全省各级团组织重大工作、重大决策的评估和指导,用好青联、学联章程,加强岗位责任制度建设,确保各相关事业单位、基金会、社团依法依规,推动各级团组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依法决策,依法办事。

        会上,与会干部纷纷表示,将以强烈的责任感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带头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将全会精神化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化作谋划推动工作、努力开拓创新的行动指南,为共青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新局面。

 

全团“走转改”:把握青年脉搏 助力青年成长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  2014年9月29日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刘洪侠)如今的青年都在哪儿?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是什么?团的组织和团的工作该如何创新,才能与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相契合?

        带着这些问题,在过去的2个月里,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同志和机关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组成48个调研组,走进31个省(区、市),在火热的夏天上演了全团“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第二季。

        作为全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今年的活动中,各调研组按照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找准推进团的组织和工作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切实提高团的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的要求,不仅“身入”青年,更“心入”青年,以真心换青年真情,努力在青年中生根开花。

把中央精神原原本本传递到基层和青年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对共青团工作给予悉心指导。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六一再次出席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就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共青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鲜明提出了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如何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原原本本带到基层,把中央的要求原原本本传递到基层和青年中,是摆在各个调研组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黑龙江省共青农场,秦宜智带队的第一调研组向农场田间大棚、班组车间、林场煤矿、社区服务站的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同大家交流探讨、询需问策,指导和推动全团重点工作在基层贯彻落实。

        在广西自治区武鸣县,调研组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开展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教育,鼓励青年不图安逸、崇尚奋斗、勇于创业;在福建省上杭县,调研组指导当地团委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河北省涿州市,调研组特别向该市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六一重要讲话精神,鼓励他们以“钉钉子”精神把少先队工作做好,帮助少年儿童更好地成长。

        在宣讲活动中,在座谈会上,在一对一访谈时,甚至在与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聊天的时候,调研组成员们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将中央精神中的“大道理”转化为基层团干部和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让基层团干部认清方向、明确任务、增强工作动力;让青年受鼓舞、强信心、明晰成长路径;他们用最易于理解的话语,帮助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增强引导和服务青年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找准工作的方向。

尊重首创精神,挖掘基层亮点

        团十七大以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课题,团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布置了许多新的任务。这些新要求、新任务在基层实践得如何?在实践的过程中,基层有哪些新发现和新举措,创造了哪些有特色、能推广的成果?亦是各调研组在大宣传大调研活动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是直接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阵地,如何让这个阵地“活起来”、“火起来”呢?调研组在贵州省赤水市走访时发现,该市结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在旅游景区设立“微笑小屋”,组织青年志愿者面向游客开展旅游推介、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等工作,既服务了旅游产业发展,也服务了人民群众需要,成为与旅游景观和谐交融、相得益彰的青春风景线,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充分认可。

        非公企业日益成为吸纳青年就业的主要力量,而做好非公企业团建,则需要“理顺”非公企业主的“心结”,让他们了解和信任共青团组织。调研组在福建省长汀县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调研时发现,该公司对团建十分重视,不仅辟出专门房间给团委使用,还将每年的企业内部技能大赛交由企业团委负责。多方了解,原来该公司团委的成立稳定了员工队伍,提升了公司业绩。受到这个事例的影响,该县不少规模企业都建立了团组织,这些基层团组织在企业中正发挥着重要的“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部”作用。

        像上面的基层首创,此次大宣传大调研活动还发现了很多:在思想引导方面,有的基层团组织将引导工作融入交友、文体活动中,在服务青年实际需要的同时潜移默化影响青年的思想;在扶持青年创业方面,有的基层团组织整合资源为创业青年孵化创业项目提供支持,这些青年创业成功、企业走上正轨后,都成为了团建和团的工作的坚定支持者;如今青年自组织发展迅速,有的基层团组织通过提供工作场所、帮助青年自组织承接政府项目等,有效凝聚了青年自组织,并让青年自组织成为向青年展示共青团形象的一扇窗口……

        基层团组织身处实践一线和青年之中,能最先捕捉到时代和青年的变化,也最能检验全团工作理念和举措的实际成效。在大宣传大调研活动中,一个个基层首创的有特色有实效的成果,一个个基层的亮点,不断丰富着调研组的收获。

 

【青春实践】

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志愿服务队再进南疆

文章来源:共青要闻  2014年10月13日

        为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共青团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9月22日—9月30日,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张志华率领由团省委、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省卫生计生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省青年商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组织的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2014年志愿服务队一行,在新疆喀什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疑难重症青少年救治、青年村医国际认证培训、青年创业就业帮扶、粤喀青少年交流互助”等援疆活动,根据当地的民生急需,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创业就业、民族交流融合等方面给予对口支援和服务。

        在疆期间,多名维族脊柱侧弯重症患者经过广东专家团队的手术治疗后顺利康复;40名基层医护人员接受了广东专家团队的急救技能培训,获得了国际认证的急救技能证书;200名喀什青年接受了广东创业导师团队为期7天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4市团市委与喀什地区有关市县团委、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团委签订了“粤喀青少年手拉手千人计划”任务书和“粤喀600困难青少年结对帮扶”协议书。服务队还向喀什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捐赠了15万元的爱心药品,向兵团第3师图木舒克市捐款15万元,用于援建三师图木舒克市10所小学的少先队鼓号队。

        据悉,这是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活动第7次走进新疆。自2006年以来,广东共青团已先后组织6批次150多名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进疆开展志愿服务,为各族各界群众义诊16000多人次,培训当地医护人员1700人次,向当地医院和群众免费赠送药物及各种医疗设备价值超过30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6所,有效促进了两地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粤疆两地的深情厚谊。

粤喀青年重症救助:广东“刀郎”下天山,侧弯少年挺腰板

        进疆前,广东团省委联合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了青少年重症病例的筛查,在此基础上,把脊柱侧弯重症病例救助作为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2014年援疆活动的项目之一,邀请国内顶尖的脊柱侧弯治疗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的专家团队参与,在喀什地区已发现的脊柱侧弯存量病例中挑选出家庭困难的患者,给予救助。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主任杨军林介绍,脊柱侧弯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危害疾病之一。患有脊柱侧弯的患者,脊柱高度因变形降低,人体胸廓容积也会随之降低,由此造成对心、肺的挤压。最可怕的是,很多病人的侧弯程度会持续发展,未成年病例很大几率会以每年5度的势头发展下去,很多病人最终会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在喀什地区,一方面,因为地方医疗技术力量的相对薄弱,导致当地脊柱侧弯患者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另一方面,每例脊柱侧弯手术动辄十几万元的高昂手术费用,对喀什地区任何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就像一个天文数字。17岁的维族小伙阿卜杜拉,脊柱侧弯达到52度。作为即将迈入成年的小伙,家里又是务农,意识到自己将无法为父母分担责任让他十分痛苦。阿卜杜拉的母亲沙尼古丽跟服务队员说,儿子曾经绝望地对她说过,长大了却不能分担家里的责任,看病费用又昂贵,不如算了。“他说死了算了,不想连累父母。”沙尼古丽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噙着泪花。

        为了帮助喀什地区家庭困难的脊柱侧弯患者,广东团省委还通过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设立、专门面向脊柱侧弯患者的“新苗基金”,减免了脊柱侧弯手术所需的高昂器材费用每例约8-10万元。与此同时,广东团省委在腾讯公益频道发起了“粤喀重症青年救助”公益众筹活动,通过微信等传播媒体,发动社会公众参与援疆,为需要帮助的喀什重症青年捐款,帮助弥补患者住院接受手术期间所需的住院费、医药费等费用缺口每例子约2万元。截止9月30日,已经有598人通过微信支付手段,为“粤喀重症青年救助”众筹项目捐款60377元。

        服务队抵达喀什后,第一时间展开了脊柱侧弯重症病例的筛查和会诊。经过广东专家团队的诊断和评估,最终,阿卜杜拉和13岁的维族小姑娘古丽(化名)、27岁的维族年轻妈妈阿依自木古丽3名患者被排进了广东专家团队的手术日程。

        9月24日至25日,经过17个小时的奋战,广东专家团队成功为3名患者施行了“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 

        9月28日,当服务队员再次走进医院病房探望3位病人时,惊喜的发现他们已经可以挺直腰板下地走路。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的走廊上,艾拉江——13岁的小姑娘古丽的父亲,这位敦实的维吾尔族汉子脸上挂着明朗的笑容,手抚左胸,向他见到的每一位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志愿者服务队成员致谢。

  

粤喀青少年手拉手千人计划启动,促进粤疆青少年的交流

        在疆期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团组织分别与喀什地区喀什市、疏附县、伽师县、塔什库尔干县、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团委签订“粤喀青少年手拉手千人计划”任务书和“粤喀600困难青少年结对帮扶行动”合作协议。未来3年,粤喀(含兵团第三师)两地团组织将组织1000名各族青少年互访交流,组织600个广东青少年家庭与广东对口支援喀什市县的青少年结对帮扶。

 

众筹援疆,为民众参与支援新疆提供一个平台和渠道

        为了让社会公众更直接、更便捷的参与对口支援新疆活动,加深粤疆民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进疆前,广东团省委依托腾讯公益微信平台,发起了“粤喀青年重症救助、粤喀青年村医培训、喀什青年创业培训和粤喀残友创业援助”4个援疆项目公益众筹活动,通过新媒体和微信支付等新技术手段,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对口支援新疆活动。截止9月30日,共有1205人参与众筹捐款,4个项目共募集善款13.8万元。作为对参与众筹捐款的回馈,服务队通过腾讯公益频道,对喀什青年接受手术治疗和喀什基层医护人员接受急救技能培训两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诚如团省委副书记张志华所言“这次援疆活动的项目资金,是广东人民你10块、我20块筹集起来的,传递了广东老百姓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情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喀什青年感受到广东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支持帮助与质朴情感,让民族友谊之花永远盛开在美丽的喀什。”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201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