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堂:凝聚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正能量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党史上的今天】

1980年12月3日 《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2年12月3日 我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青年格言】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习近平

【重要讲话】

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 全军装备工作会议时的讲话

(2014.12.3)

习近平

        全军装备工作会议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习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军装备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他指出,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建设一支掌握先进装备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装备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人的因素、装备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与装备已经高度一体化,重视装备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装备建设放在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筹划,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来认识和筹划,放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军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抓住机遇,鼓足干劲,把装备建设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习近平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装备建设战略指导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要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建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增强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要坚持体系建设思想,统筹各军兵种装备发展,统筹各类装备发展,加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装备体系结构,在填补体系空白、补齐短板弱项上下功夫,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抓手,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紧跟世界军事革命特别是军事科技发展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速发展步伐。要坚持质量至上,把质量问题摆在关系官兵生命、关系战争胜负的高度来认识,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建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着力构建先进实用的试验鉴定体系,确保装备实战适用性。要坚持实战化运用,各级指挥员要带头学装、知装、用装,教育引导官兵大胆操作和使用装备,真正让装备活起来、动起来,在体系运用中检验性能、发掘潜能,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要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结合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优先,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把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打造成国家创新人才的高地、人才成长兴业的沃土,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对当前装备战线需要重点关注并抓好的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搞好装备建设顶层设计,切实把规划计划制定好,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发展规划体系。要稳妥推进装备领域改革,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调整改革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大力提高建设发展效益。要持续抓好作风建设,树立持续整改、长期整改的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做到既去病灶、又去病根,让新风正气充盈起来。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强化责任担当,谱写我军武器装备发展新篇章。(新华网)

 

【理论讲堂】

论“大学精神”与互联网的明天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煜

       12月2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应邀到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与大学生分享关于互联网与梦想的话题。

       大学精神。

       大学,现在是高等教育学府的泛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太学,也叫做“大人之学”。 “大人”,就是品格上的君子、学业上的才俊、心理上的成人。大学,是大人之学,又是使人心量放大、心胸宽广、心境高远的学问。所以宋代以后的科举考试必读书“四书五经”中,莘莘学子第一本要读的书就叫做《大学》,它被称作是“初学入德之门”,因为它明确提出了“大人之学”最关键的精神所在。中国古语讲,“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成为大人,迈入太学,就肩负起了影响社会的责任,当代的大学精神塑造依然古今同理。

       当青年人步入大学,就意味着成人的开始,就标志着成材的开端。那么,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大学精神?可以主要概括为三点——

       浩然正气的树立,品性阳光而健康;

       自新精神的建立,不断求知与创新;

       美好目标的确立,追寻理想和立志。

       这也便是《大学》开篇说的人生“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君子之学的要道,在于明白和彰显光明品性,在于自我求新不断进步,在于向着完美目标努力进发。

       “明德”,是初心的确立,是成人的起点;

       “新民”,是向新的状态,是成材的过程;

       “至善”,是目标的达成,是成功的结果。

       明明德。

       “青年人对互联网接触最深、运用最广、创造最多。”所以,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互联网的风气与环境。这就是“大学精神”首先要对学生完成的教育使命:“明明德”。

       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明白光明正大之道,发扬光风霁月之德,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坚守光明磊落的正能量,那么,当青年人的声音和步伐遍布在互联网世界的时候,怎能不涤荡出一份明月清风的健康网络环境?

       在亲民。

       “互联网存在无限可能,这正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互联网存在怎样的无限可能?——就是创新的可能!就是发展的可能!就是突破的可能! 这就是大学生在年轻岁月,应当树立起的第二个“大学精神”,也就是《大学》中说的“在亲民”。“亲”可当“新”讲,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 不断使自我更新、不断成为更好的新我,同时也能使其他人、使这个世界,不断出新、不断创新。

       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具备“苟日新”的态势,每天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拥有“日日新”的志气,持续刷新旧我、成就新我;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掌握“又日新”的能力,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那么,当青年人的活力与创意注入到网络世界的时候,怎能不激活互联网时代提升人类社会的无限奇迹?

       止于至善

       鲁炜主任还通过讲述刚刚发生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位留学美国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亲身故事,阐述着,依靠互联网平台深化国际友谊的美好梦想,不仅是中国梦,也是美国梦,更是世界人民的梦。

       西方心理学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中国民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是人们理想目标中的美好追求。而有所目标、有所追求、有美好理想来对当下现实进行提升,这就是大学生必须要培育的第三个“大学精神” ,在《大学》的表述中,叫做:“止于至善”。

       至善,就是完美的境界、圆满的成果,“止”就是到达。至善至美的目标,在个人层面,叫人生理想;在国家层面,叫民族理念;对于美国,叫做“美国梦”;而对于中国,就叫“中国梦”。

       所以“美国梦”与“中国梦”追求的至善目标里,存有两国共通的普世价值;正如对网络空间安全、法治、文明、健康的目标设定,两国也具有殊途同归的共同追求。

       而在“大学精神”对青年人生命格局的塑造中,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树立任重道远的高尚理想,确立正气凛然的目标追寻,建立完善自我的要求准则,那么,当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终将砥柱中流于互联网世界的时候,怎能不推动网络空间向善向美的进步、怎能不推进网络梦想日渐成型的实现?

       互联网之梦对话大学生之梦,网络精神对接大学精神,这正是大学今天与网络明天的提前对答。因为“大学精神”影响下的青年人,正关系到互联网的未来

 

【著作推荐】

青年学堂:凝聚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

作者:宋惠昌主编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青年学堂:凝聚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思想教育史》

作者:王树荫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青年学堂:凝聚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正能量

《人论》

作者:乔盛

出版社:中共

 

青年学堂:凝聚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正能量

《孙山传》

作者: 张磊、张苹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